
西贝删除煽情文章引发虚假宣传争议
西贝因虚假宣传引发争议,删除了煽情的宣传文章,此前,该公司发布的文章中存在过度夸大其产品和服务效果的描述,引起了公众的不满和质疑,此次事件提醒企业宣传需真实客观,避免虚假宣传,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摘要字数控制在约150字以内。
9月23日,西贝公众号发布了一篇文章《7岁的毛毛:我以为我再也吃不到西贝了》。文章以7岁儿童毛毛的视角,讲述了毛毛从2岁起开始吃西贝,妈妈因最近的新闻不让毛毛再去西贝,毛毛哭闹不止,最终妈妈妥协的故事。这篇文章引起了不少网友的质疑,认为其有煽情炒作之嫌。截至发稿时,西贝已经删除该篇文章。
这篇公关文的情理不通引发了争议。如果文章是虚构的,那么存在虚假宣传的嫌疑;如果是真实的,利用儿童进行煽情炒作也不合适。孩子两岁开始吃西贝,七岁时因为不能去而哭闹,这在现实中似乎不太可能发生。对西贝如此痴迷的孩子,更像是凭空想象出来的。
这种剧情般的表演换不回公众的理解。即使是真的,也难以赢得同情。西贝在这次争议中应该做的不是煽情,而是理解消费者的需求,提供放心、舒心的餐食,通过改进服务水平来赢得市场。煽情并不能解决问题,孩子的多年消费经历也不能证明西贝没有问题。
可以肯定的是,如果西贝达不到父母的期望值,无论孩子如何哭闹,理智的父母都不会带孩子去消费。失去的人心需要通过真诚而非煽情的方式来挽回。这篇文章让人感到反感,反映出西贝可能仍未认识到自身的问题所在。虽然很难说西贝违反了法律法规,但法律法规只是底线。父母希望孩子吃到新鲜的蔬菜,而不是“跨年”的羊肉,这是常识。
做餐饮需要良心和遵守行业伦理,尊重消费者的选择权。依靠孩子的哭闹来获取市场是不可能的,鼓动孩子哭闹也不符合主流价值观。面对负面舆情,西贝应将危机视为改进服务质量的机会,而不是敌视舆论。只有真正改进,消费者才会重新上门。
被罗永浩吐槽后,西贝的一系列公关操作被称为“自残”,这篇公关文又增加了一例。这反映出西贝的态度仍然不够真诚。如果继续抱着这种态度,消费者真的会用脚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