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大厂云定语之战,探寻背后的策略与竞争之道

访客 2025-09-26 17:20:38 79669
大厂云之间的“定语”战争正在激烈展开,各大云服务商竞相定义和强调自身服务的独特性,争夺市场份额,这场战争反映了云计算行业的竞争态势和云服务商的创新努力,为了吸引客户,它们正通过各种定语来区分自己的服务,展示各自的优势和特点,这场战争也预示着云计算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大厂云正在变成“定语云”,所有玩家共享市场份额第一。

9月19日,国际数据公司IDC的《中国大模型公有云服务市场分析,2025H1》报告发布,IDC宣布,2025年上半年,中国公有云上大模型调用量达536.7万亿tokens。以该口径统计,火山引擎以49.2%的市场份额位居中国市场第一。而阿里云、百度智能云市场份额分别为27%、17%,位列第二、第三位。

但其他大厂云拿的统计数据不是这么说的。

9月9日,国际市场调研机构英富曼(Omdia)发布的《中国AI云市场,1H25》报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AI云市场规模达223亿元,其中阿里巴巴占比达到35.8%,市场份额“断层第一”。二到四名分别为火山引擎14.8%,华为云13.1%,腾讯云7%,百度云6.1%。

百度云则又换了一个统计口径。根据IDC2024年中国AI公有云市场报告,百度智能云以24.6%的市场份额与阿里云并列第一,三四名分别为腾讯云19.2%、华为云19%。

大厂云定语之战,探寻背后的策略与竞争之道

不仅如此,百度云的另一统计口径还包括中标项目及规模榜单。根据公开招标信息整理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国大模型相关中标项目累计达到1810个,规模超过64亿元,其中百度智能云以48个中标数量,5.1亿元中标金额位居行业第一,科大讯飞、火山引擎、阿里云、智谱位列二到五位。

这场定语游戏源于一个简单的市场背景——企业云服务是一个决策成本高,迁移成本更高的市场,争话语权就是争夺客户。有相关从业者对「市象」表示,目前云服务行业竞争激烈,市场主流趋势是多云而非单云。

与此同时,行业进入刺刀见红的价格战、营销战,背后是云赛道的共识与分裂。

共识在于,国内客户所剩不多,头部客户上云已基本落地,未来将是存量市场下的竞争;分裂在于,曾经统一的云市场,如今已被拆解成无数个按技术路线、客户群体、服务模式划分的子战场,每个玩家都在自己擅长的口径下画地为王。

01 各自找各自的定语

一位云服务从业者对「市象」表示,各家都宣传自己的市场份额第一,是因为其客户方向、产品方向不同。本质是围绕市场份额之争,展开的不同口径的统计学魅力。

以火山云为例,在其市场份额第一的表述中,统计口径聚焦于“对外部客户提供的大模型公有云服务调用量”,不包含自有业务调用。

背后是火山引擎专注AI云的策略,围绕MaaS(模型即服务)的方舟平台向模型开发者、应用者提供模型的训练、推理、评测等服务,通过卖大模型调用,先把行业声量打出来,押注大模型迅猛发展,增速超过基础算力领域,未来tokens(大模型使用量单位)消耗量将有巨幅增长。

火山引擎总裁谭待曾公开表示,只有足够大的使用量,才能打磨出好模型,市场需要低价大模型,而火山引擎有信心用技术手段降低成本,不仅轻量化模型降价,主力模型也要够便宜。

以今年6月发布的豆包1.6模型为例,其在线推理时输入和输出最低价格为0.8元/百万tokens、8元/百万tokens,约为DeepSeek R1模型价格的三分之一。

在此背景下,火山云面临的关键问题是,大模型算力的市场热潮由Deepseek开启,仅靠MaaS市场的算力支持,能在短期获取最大规模的客户量和调用量,但其对长期营收与利润的支撑力度需要时间给出答案。

与此对应的是华为云与百度云,这些主导中国云市场的厂商过去长期关注政企大额订单,倾向于形成从算力基础设施、开发平台到模型的全技术解决方案,以深入到大型项目中。

以去年12月,阿里云、百度云与国家电网合作的光明电力大模型为例,从IaaS(基础设施层)的芯片,到PaaS(平台层)的开发平台,再到MaaS(模型层)的大模型能力,光明电力大模型借助大厂的全栈技术能力,实现了从无人机巡查电网、再到多模态分析能力识别视频、图片,再到智能客服能力,大幅降低了人工登塔检修的需求量以及人工客服需求量。

这也是百度智能云大力宣传其大模型中标领域优势的原因,相较火山云押注MaaS,专注模型算力调用的模式,百度云侧重将云服务做深做重,争夺能源、金融、汽车等领域客户的大额项目。

阿里云则强调自己作为中国云计算市场拓荒者的地位,作为中国公有云市场入局较早、产品线高度丰富的云玩家,IDC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公有云主要厂商中,阿里云在IaaS层与PaaS层的市场份额占比分别为26%和24%,均处于第一位。

正因如此,阿里在大厂云定语战争中,坚持选择营收口径。

而阿里云的战略方向,是全力发展超级AI云。9月24日召开的2025年阿里云栖大会上,阿里集团CEO吴泳铭在演讲中表示,token将成为未来的电力,AI云将成为下一代计算机,而大模型则是下一代操作系统。在未来,每个人都将拥有几十甚至上百个AI Agent,背后是海量的计算资源。

为此,阿里将对数据中心进行指数级扩张,预计到2032年,阿里云全球数据中心能耗将较2022年提升10倍。在3800亿的三年AI基建规划以外,阿里还将追加投入。

这与后发者火山云“大模型时代电力商”的定位截然不同,有从业者透露,近期阿里云对于分销的动作正在收紧,战略目标已不在短期市场份额上。

02 利润决定一切

眼下,国内大厂云仍然在价格内卷的漩涡里挣扎。

最具代表性的火山云正以超低价策略争夺竞对客户。有从业者表示,火山云正在以大幅降本为筹码挖角阿里云客户,并承诺“直接降本30%”。

一位接近云计算行业人士对「市象」表示,目前大厂云业务都不赚钱,行业的通行做法是,不考虑当前利润,赌未来大模型技术突破后会有海量的推理需求。未来无论各家宣传如何,最终还得看利润。

以今年618期间大厂云集体降价促销为标志,华为、腾讯等头部企业均提供了额度可观的大模型token免费试用或低价套餐,并将AI服务能力作为宣传重点加以推广。

以华为为例,整个6月,华为云宣布全线产品5折起售,部分云服务器、对象存储、云数据库等热门产品最低秒杀价格压至1折以下,新用户云服务器订阅价格降至29元每年。对于认证个人及企业,则能领取万元礼包及满减券。阿里云则宣布,618期间向新客户提供5亿算力补贴,出海企业可获得最高10万元满减券,AI应用定制客户则有机会获得4万元的服务权益。

更惨烈的战争发生在大模型领域。今年2月,百度ACG 总裁沈抖在百度智能云事业群全员会上发出颇具指向性的发言,称去年国内的恶性价格战,导致行业整体的创收相较于国外差了多个数量级,未来DeepSeek将最先冲击豆包,原因是其训练成本和投流成本都很高。

火山引擎总裁谭待闻言迅速回应:“豆包1.5Pro的预训练、推理成本均低于deepseekv3,更是远低于国内其他模型,在当前的价格下仍有可观的毛利。国内外的厂商都在依靠技术创新,降低模型价格,我们也只是实现了Geminiflash2的价格水平而已。大家应该像 deepseek一样聚焦基本功,聚焦创新,不急不躁,少无端猜测,归因外部。”

这场大模型价格战由幻方的DeepSeek-V2发起,这款号称性能比肩GPT-4的旗舰模型每百万tokens输入、输出价格分别为1元和2元,价格只有GPT-4的约1%。

就像卷摄影已经成为智能手机的入门门槛,卷价格也迫使大厂一再降费,字节豆包、阿里通义、百度文心都是这场价格战的追随者。去年5月的豆包大模型发布会现场,火山引擎总裁谭待宣布,豆包主力模型价格比行业水平便宜了99.3%;今年4月百度发布的文心4.5 Turbo,每百万tokens输入、输出价格分别为0.8元和3.2元,仅为DeepSeek-V3的40%。

“已经是白菜价了,不管是谁横插一脚,现在打成了一折。”一位接近行业人士对「市象」表示。

相比之下,今年8月OpenAI公布的GPT-5使用价格,是输入1.25美元/百万tokens,输出10美元/百万tokens。

大打价格战,有两个显著的影响,一是大模型迅速白菜价化,渗透率快速提升,驱动企业加速数字化转型,AI正成为行业基础设施;二是整体盈利空间被明显压缩,行业普遍面临商业模式和可持续性上的挑战。

今年8月,华为云CEO张平安发文宣布组织架构调整,明确将收缩非战略产业,加大AI领域投入。其中,产品部、公有云服务部、研发部等核心团队均遭裁撤,云EI产品线下的盘古大模型相关部门被明确撤销。

这场改革的目标是扭亏转盈,砍掉一切看不到前景的无关业务,争取在2025年实现盈利。在此之前,华为云已将企业邮箱、域名注册、云监控、交通智能体、对话机器人服务等基础业务陆续退市,未来华为云将聚焦"3+2+1"战略布局,即通算、智算、存储、AI PaaS、数据库、安全业务。

回到文章开头,相比用眼花缭乱的定语争夺“市场份额”第一的话语权,把已有基础设施与自身的独有生态,与AI相结合,才是趋势所在。随着云赛道进入下半场,大厂云将进一步聚焦,在低端份额处守势,在AI方向取攻势,强调进一步与产业融合的能力。

未来市场看的不再是价格优势,而是以大模型能力为代表的“制空权”。更深入产业需求的多模态模型、AI Agent,以及从微软、谷歌、亚马逊口中抢下的全球市场份额,才是值得云大厂追逐的“优质定语”。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