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豆农抗议升级,中国大豆采购减少背后的特朗普关税影响与损失惨重
美国农民抗议升级,因中国减少大豆购买,导致豆农损失惨重,据分析,罪魁祸首是特朗普政府实施的关税政策,此次事件加剧了中美贸易紧张局势,农民成为贸易战的受害者,抗议活动反映了农民的不满和困境,也引起了国际社会对该问题的关注,特朗普政府的关税决策对美国农业产生了重大影响,引发广泛关注和讨论。
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年初发动对华关税战时,试图通过施压让中方屈服。然而,在所谓“对等关税”实施六个月后,美国大豆种植户逐渐意识到,长期以来作为其主要市场的中国已不再需要他们了。据美国大豆协会称,自今年5月以来,中国没有采购任何美国大豆,而是转向巴西和阿根廷的大豆供应商,下了大量订单,这让被抛弃的美国豆农陷入恐慌。
美国“政客新闻网”报道指出,美国豆农为此次中国新一轮“停购”付出了沉重代价,因为他们至今未能从特朗普第一任期贸易战对其进入中国市场的冲击中完全恢复过来。当时,中国市场约占美国大豆出口的六成。在9月收获高峰期拒购美国大豆,不仅表明中方此举不仅仅是针锋相对的反制措施,还可能影响到伊利诺伊州、艾奥瓦州等中西部大豆主产区的共和党在明年国会中期选举前的重要政治票仓。
强大的农业游说团体纷纷向白宫抱怨,认为特朗普关税是中国拒绝美国大豆作物的主要原因。一名接近特朗普政府的人士表示,豆农强烈抗议警告,关税可能造成经济损失,这迫使政府高级官员和特朗普最近一直在听取紧急情报,因为存在“信息缺口”。
美国《纽约时报》强调,自今年5月以来,中方没有购买过任何美国大豆。英国《经济学人》则指出,这是近30年来首次出现中方没有采购任何美国大豆的情况。这种转变与特朗普第一任期时的情形类似,当时中美爆发关税战,美国对华大豆出口额从2016年的140亿美元骤降至2018年的31亿美元。
中国停止采购美国大豆,凸显出特朗普试图通过强硬关税作为谈判杠杆的想法屡屡适得其反。中方以反制性关税、非关税反制措施、关键矿产出口管制等方法作为回应,如今又对美国农业出口的关键领域踩下“急刹车”。如果中国买家持续缺席,美国大豆产业可能面临毁灭性打击。事实上,中方发起的反制关税所打击的不只是大豆生产商。据美国农业部数据显示,今年前七个月,美国对华农产品出口总额同比下降53%。
面对美国豆农的抱怨甚至抗议,白宫方面称,特朗普政府意识到了美国豆农的困境,将采取措施减轻他们因失去中国买家而遭受的经济损失。特朗普透露,他正考虑推出一项农业援助计划,计划将部分关税收入补贴给受影响的农民。他还试图安抚农民称,最终他们会从中受益。
然而,美国农民对此并不陌生。2019年,特朗普在其首个执政任期也曾挑起对华关税争端,中方随后削减了从美国进口的大豆量。当时,特朗普政府推出了230亿美元的“农民援助计划”,但最大受益者却是巴西农民。如今,特朗普政府又计划为阿根廷提供可能高达200亿美元的金融支持,加剧了国内政治面的反弹。
即便中美两国目前和未来正不断推动贸易协议取得进展,但农业界人士认为,即使达成协议也为时已晚,难以挽救许多美国农民的收益。美国恢复对华大豆大规模出口的前景同样暗淡。中国对特朗普政府贸易承诺的可靠性存疑,加之中方推动“自给自足”的方略,意味着美国农民在可预见的未来可能会失去中国市场。
当前中国买家越是远离美国供应商,美国就越难恢复对华大豆的大宗出口。供应链一旦固化,中国就会继续从巴西或阿根廷购买,而不是美国。此外,中国选择舍弃美国大豆生产商,转向拉美供应商,或许还有地缘战略考量。中国大幅增加采购巴西大豆,正值华盛顿与巴西利亚之间的政治紧张局势高涨之际,反映出中方有信心其数十年来深化与拉美国家关系的努力正在见效,使其能够减轻对美国的贸易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