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辅助驾驶强制国标实施,车企与用户共同面对的挑战,谁将受影响?

访客 2025-09-30 17:26:43 1187
近日,关于辅助驾驶的强制国家标准即将出台,引发了行业内外的广泛关注,这一标准的实施,将对车企产生重大影响,同时也将影响用户的驾驶体验,面临新的挑战,车企与用户需共同面对并适应这一变革,这一标准的出台将如何影响汽车行业的发展,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

辅助驾驶强制国标来了 谁最受伤 车企与用户共面挑战!开着辅助驾驶出了事故,车企和用户往往各执一词,责任难以划分。从特斯拉到小米,这一问题一直未得到妥善解决。近日,工信部出台了一份规范辅助驾驶的强制国标《智能网联汽车 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安全要求》征求意见稿,明确了相关标准,使得这一糊涂账终于有了清晰的界定。

新国标对辅助驾驶的安全性进行了详细规定,包括46项场地试验、72小时道路试验、8大类故障,并要求碰撞时速度不超过10公里/小时。这意味着,无论是普通的ACC还是城市领航功能,都必须在统一的标准下通过测试才能上市。一些车企喜欢预装激光雷达和高算力芯片,然后告诉用户这些功能即将通过OTA更新实现,这种做法将不再被允许。另外,有些车企吹嘘自己的城市领航功能,但实际上只能应对大部分场景,小部分场景则无法处理,这种行为也将受到限制。未来,只有真正符合标准的功能才能上市。

新国标还要求车辆必须装配可读取的DSSCDA数据记录系统,为交警和司法鉴定提供客观数据。这将使得事故发生后的责任划分更加明确,减少了扯皮的可能性。因此,车企法务部的工作量可能会减少,甚至需要裁员。

对于辅助驾驶的重度用户来说,体验可能会变差。新国标规定,手部离开方向盘或视线离开道路3至10秒,系统就会发出不同等级的提示警告。连续多次违规后,30分钟内禁止使用驾驶辅助功能。目前行业主流是30秒到一分钟不握方向盘才会报警,而新国标的规定显然更为严格。这传递了两个信号:驾驶员始终是第一责任主体,不能分心;车企需要改进用户体验,创新报警方式,否则频繁的报警会让人反感。

新国标已经明确了过渡期,2027年起新申请车型需满足大部分标准,2028年起全部达标,已上市车型则需在2029年前完成整改。留给车企的时间不多了,届时潮水退去,谁的技术不过关将一览无余。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