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中国创新,会消失的心脏支架,破解传统支架难题

访客 2025-09-30 17:42:27 3654
中国成功研发出会消失的心脏支架,解决了传统支架存在的难题,这一创新技术使得心脏支架在植入后能够逐渐降解,被人体自然吸收,避免了二次手术取出的风险,这一成果对于心脏病患者来说是一大福音,将极大地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刚刚闭幕的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华东师范大学展示了11项创新成果,涵盖生命健康、医疗器械、高端装备制造、环保新能源等多个领域。其中,自主研发的抗菌可降解水凝胶医疗支架项目受到广泛关注。

该支架旨在解决传统医用支架的痛点,如患者家属担忧的支架植入后需要再次手术取出的问题。华东师范大学研发团队成功研制出国内首款抗菌可降解水凝胶导管支架,有望实现支架随组织愈合智能降解,解决传统支架降解速度与愈合节奏不匹配的问题。

据研发团队负责人张利东教授介绍,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支架多为塑料或金属材质,难以取出且可能引发感染。部分新型可降解支架也存在降解速度过快或过慢的问题。张利东表示,他们的目标是开发一种既不用取出又能精准匹配组织愈合速度的支架,还能防止感染。

这款新型水凝胶支架的核心设计集中在梯度交联与逐级降解两项技术上。其结构类似多层洋葱,各层的致密程度不同,对应的降解速率也存在差异。通过调控不同层级的降解时序,支架能够分层发挥作用,内层侧重早期降解,外层聚焦长效支撑,中间层则实现内外层功能的顺畅衔接。这种设计能彻底解决传统支架降解速度与愈合节奏不匹配的问题,避免堵塞和刺激等风险。此外,支架还具有抗菌成分,能有效降低管道组织感染的风险。

从材料合成到制备工艺,这款支架的核心技术均由华东师范大学科研团队自主研发,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此前,国外也有相关研究,但要么依赖特殊材料成本高昂,要么工艺复杂难以规模化生产。此次研发不仅实现了水凝胶材料的柔韧性和支撑力,还能在体内完全降解为无害的小分子被身体吸收。团队已申请了十余项国家发明专利,覆盖材料合成、工艺设计、产品应用等全链条,打破了国外在可降解医用支架领域的专利壁垒。

自2016年起,该团队便聚焦可降解医用水凝胶材料领域开展系统性研究,攻克了多项核心技术难题。小动物实验结果表明,该支架植入动物体内后未引发组织炎症或刺激反应,生物安全性得到有效验证。

未来,团队计划进一步推进临床前研究,力争早日进入临床试验阶段,让患者尽早用上这款“中国智造”的医疗器械。同时,他们还计划将支架与人工智能技术结合,嵌入微型传感器,实时监测患者体内液体流量、感染风险等关键指标,并搭建数字化医疗监测平台,使其成为守护管腔健康的“智能哨兵”。

近年来,华东师范大学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起“三链协同”的创新支撑体系,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全面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能,为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劲动能。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