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钱志敏比特币案进展与中老年投资者维权难题揭秘
钱志敏比特币案进行中,涉及中老年投资者的维权问题备受关注,目前案件进展顺利,投资者维权面临一定挑战,中老年投资者由于缺乏数字货币知识和投资经验,容易陷入虚拟货币投资陷阱,当前,需要加强对中老年投资者的教育和引导,提高他们对数字货币的认知水平,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案件进展将持续关注,以维护投资者权益。
涉及6.1万枚比特币的英国最大规模比特币扣押案与中国一起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的主犯钱志敏,于9月29日在英国伦敦南华克刑事法庭接受审判。当天,钱志敏承认了持有犯罪所得的加密货币和转移犯罪所得的加密货币两项指控罪名,等待法庭择日宣判具体的量刑。
在中国的投资人郑建表示,他和其他许多投资者为了等待庭审消息度过了一个难眠的夜晚。郑建曾在2016年投资钱志敏实际控制的天津蓝天格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理财产品,但随着2017年该公司因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发,郑建投入的100余万元资金至今没有收回。如今,郑建和其他一些投资人试图通过民事途径在英国跨境追索被扣押、冻结的比特币。此前,中国司法认定蓝天格锐公司非吸案涉案金额达402亿元,钱志敏的多名同伙已先后获刑,而钱志敏则辗转出逃至英国。
开庭首日,钱志敏即表示认罪,这扭转了其律师之前声称扣押的比特币并非“犯罪所得”的辩护思路。此次庭审原计划持续12周-14周,还将有中国的投资损失人远程参与庭审作证。但钱志敏突然认罪令在场旁听的人士感到意外。庭审前,钱志敏更换了出庭律师,这可能是辩护思路改变的原因。
这起案件复杂且旷日持久。早在2017年,英国警方注意到一名前中式外卖店员工温简试图兑换比特币购买高价值房产,随后展开调查并查获6.1万余枚比特币。温简被调查后,其雇主钱志敏浮出水面。2024年5月,温简因参与洗钱犯罪被判80个月监禁,判决提到该案与2014年至2017年在中国实施的投资欺诈案有关,涉案金额超400亿元,涉及12.8万名投资者。
在中国,蓝天格锐公司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中,钱志敏是主要犯罪嫌疑人。公司以承诺还本付息、高额收益为诱饵,与不特定公众签订理财产品投资协议吸收资金。案发后,公安机关依法冻结、查扣一批资金、房产、车辆等涉案资产。据审计显示,蓝天格锐公司用于购买比特币款项11.4亿元。钱志敏在案发后出逃,最终于2024年4月在伦敦归案被羁押。
当前一枚比特币的市价突破80万元人民币,该案涉及的6.1万枚比特币按当前价格计算约为480亿元人民币。对于钱志敏案件的进展和走向,郑建和其他众多投资者非常关注。得知钱志敏认罪后,他们更加关切接下来涉案比特币的处理。许多投资者希望通过在英国的民事追偿程序,跨境追索涉案比特币。
目前,诉讼团队仍在收集投资者的证据,投资者需要提供银行流水和交易凭证等多项证据。段和段律师事务所总部跨境争议解决委员会主任丁杰表示,该案的跨境追偿极具复杂性,涉及多个法律问题。与此案相关的诉讼目前在英国共有四部分:温简一案已经审结;钱志敏的刑事案件将等待具体的量刑;Wang Wu作为呈请人向英国高院申请天津蓝天格锐公司跨境清盘案件目前暂停审理;境内集资参与人加入的民事跨境追偿程序。
钱志敏突然认罪将对跨境追偿比特币产生影响。丁杰表示,钱志敏当庭认罪令人非常意外,这将加快刑事没收的进程。理论上,针对涉案资产的刑事没收程序可能会优先于民事追缴程序,但也存在例外情况。相关利益方应准备好证据资料,主张其对涉案比特币的相关利益。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教授黄风认为,随着钱志敏在英国落网并在庭审中认罪,这可能改变涉案比特币等资产的处理走向。刑事部分进程有望加快,且刑事程序在民事追缴程序之前。如果法院签发刑事没收令,没收令涉及的涉案资产范围非常关键。如果刑事没收不能涵盖当前所扣押、冻结的资产,可以就其余部分继续进行民事追缴。两国执法机关合作下,被没收的资产可能会以分享的名义得到部分返还,这对利益受损的投资人来说并不一定是坏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