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中秋网红月饼背后的朴素新宠风潮

访客 2025-10-06 14:24:18 920
中秋佳节来临之际,今年的网红月饼却以朴素风格成为新宠,不同于往年华丽繁复的包装和宣传,今年的网红月饼强调内在品质与口感,追求简约自然的风格,尽管一些人认为这种朴素风格略显“土味”,但却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这种回归本质的趋势,反映了人们对节日食品的真实需求和对环保理念的日益重视。

现代人对月饼似乎失去了兴趣。广式、京味、流心、冰皮,无论是自己买的还是亲朋送的,从七月十五吃到九月十五,两个月下来,打嗝都是莲蓉味。网红月饼更是千奇百怪,榴莲、螺蛳粉、佛跳墙等馅料层出不穷,让人感觉像是创意融合菜,吃完只想报警。

正当人们陷入每年一次的月饼焦虑时,一种简单的油纸包装、朴素的酥皮馅料、售价仅15块钱4个的黄庄月饼忽然走红。虽然包装和口味都不精致,但从CBD到回龙观,从五道口到宋家庄,几乎每个人都尝了一口黄庄月饼。

黄庄月饼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它的“土”。这种土味体现在它的朴素、接地气和不装。老G在朋友圈晒出一包黄庄月饼,随意摊在工位键盘旁,油纸包装皱巴巴,散发着朴素气质。大家看到价格不到15块时,纷纷惊叹:“啥月饼这么便宜啊!我也要吃一口!”毕竟市面上的月饼礼盒动辄几百元,华而不实。黄庄月饼则恢复了月饼的原教旨主义用途:月饼是用来吃的。

黄庄村地处石家庄市藁城区,自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就有手工制作月饼的传统。原本只是村民们自制自食的美食,但因实在好吃,逐渐流行开来。如今,黄庄月饼已成为当地人的日常,中秋只是多吃两口的借口。黄庄月饼的风味内化为一种“庄子味”,皮要够酥,馅要够足,甜度恰到好处。当地人认为黄庄月饼不花哨,不骗人,量大管饱,实在。

黄庄月饼的火爆也得益于互联网和大学生的传播。几年前,有大学生被河北室友带的黄庄月饼惊艳,从此一发不可收拾。通过社交媒体,黄庄月饼迅速扩散,成为打工人和大学生的节日奶嘴。中秋节前夕,黄庄村灯火通明,空气中弥漫着烤饼的香气。从一个村的点心到全国爆款,黄庄月饼只用了短短一两年。

然而,黄庄月饼也面临着品质差异的问题。老字号的几家在当地人心中更有信誉,而一些小厂的口味不稳定。尽管如此,黄庄月饼依然受到“性价比心理”的支撑,在这个价格区间里还不错。黄庄月饼的爆火反映了人们对传统月饼的厌倦,以及对创新月饼的反感。近年来,月饼市场销量下滑,礼盒销量跌掉一半。消费者更愿意买散装月饼,不再愿意为昂贵的礼盒买单。

年轻人对月饼的口味审美也发生了变化,低糖、无添加、健康成为关键词。中秋节逐渐回归家庭小团圆,大家更倾向于买水果、点心、蛋糕来代替。月饼不再是必买的仪式品,而是可买可不买的小零食。人们需要的是一个能承载记忆的实物,它可以是甜的,也可以是咸的,但本质是温暖的。希望每个人都能在这个中秋与家人团聚,举头望月,享受幸福时光。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