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方空间明年冲刺科创板,火箭发射成功后资本计划揭晓
东方空间计划于明年冲刺科创板,成功发射火箭后披露了其资本计划,该公司致力于航天领域的研发和创新,其火箭技术取得显著进展,据悉,该公司将借助科创板的资本力量,进一步推动其在航天领域的业务拓展和技术升级,这一重要举措将促进东方空间的快速发展,有望为中国航天事业注入新的活力。
东方空间在最新一次火箭发射成功后,首次向外界披露了资本计划。公司表示未来将在二级资本市场积极开拓,并根据营收现状及新产品研发进度,在明年某个时间点考虑申报科创板。
10月11日10时20分,东方空间的引力一号(遥二)运载火箭在山东海阳附近海域成功发射,将吉林一号宽幅02B07星、数天宇星01和02试验星送入预定轨道。联合创始人兼副总裁彭昊旻在媒体问答时表示,此次发射成功标志着引力一号将成为中国已投运民营商业运载火箭中实际运力最大的火箭。
东方空间成立于2020年,其引力一号箭型于2024年1月首飞,创造了多项纪录。总裁助理、引力一号总设计师兼总指挥徐国光表示,在当前“星多箭少”的背景下,市场需要一枚经过多次验证的大运力火箭。按计划,不久将发射引力一号(遥三),若成功,引力一号将进入常态化商业运营阶段,明年将以每个季度一发的频率执行发射任务。
目前,引力一号已有部分意向客户订单正在进行商务洽谈。东方空间预计2026年引力一号将获取一定市场空间,订单情况将在适当时候公布。引力一号因其大运力而备受期待,能够满足中国规模化低轨星座组网需求。彭昊旻称,引力一号提供3万元/公斤的价格,低于业内其他服务。
引力一号近地轨道运载能力为6.5吨,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为4.2吨,具备400公斤级卫星一箭十星以上的发射能力。相比之下,美国SpaceX的猎鹰9号全推力版近地轨道载荷发射能力为22.8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发射能力为8.3吨,单次发射卫星数量最高纪录是143颗。
中国商业火箭企业中,单次发射卫星数量最多的记录保持者为中科宇航,其力箭一号遥二运载火箭实现了“一箭26星”。不同于采用液体燃料的猎鹰9号,中国目前成熟的商业火箭多为固体火箭。液体火箭具备比冲高、推力可调等优点,但中国液体商业火箭较少且不成熟,主要箭型包括蓝箭航天的朱雀二号及三号、天兵科技的天龙二号及三号、中科宇航的力箭二号等。
彭昊旻指出,新型号液体火箭需要通过2-3次飞行验证才能获得真正订单,大规模商业化的时间点预计不会早于2027年。因此,多数商业火箭企业选择先以固体火箭实现商业化闭环。商业运载火箭公司的营利逻辑主要是向卫星研制单位收取运输费用,按载荷重量收费,有“拼车”和“包车”两种模式。
东方空间计划通过自主化、批量化以及可回收三个方式来实现降本。自主化指核心发动机全面采用自有产品,预计引力二号提高的运力服务价格将低至2万元/公斤。引力二号是东方空间的下一代大型液氧煤油火箭,已完成方案详细设计并陆续开展地面试验。
近年来,东方空间备受市场关注,完成多轮融资,估值近百亿元。法人布向伟曾担任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结构总体设计师。联席创始人及联席CEO姚颂已离职,转战AI行业。技术团队焕新后,引力二号的研发工作也在顺利展开。
政策方面,从国务院6号文件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到上交所和证监会的支持,商业航天产业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土壤。多家头部商业航天企业已启动上市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