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日八月廿三,今秋雨水预测如何?
根据目前气象预测,明日八月廿三的天气情况无法确定今秋雨水是否多,气象变化复杂,需要实时的气象观测和数据分析来做出准确的预测,无法给出明确的答案,建议留意当地气象部门发布的预报信息,以便做好相应的准备。
老人们就说了,应该降温了,如果还热就不正常了,因为明天就是农历八月二十三日了!
老人们说,“冬天寒不寒,就看八月二十三”,这一天的阴晴雨雪,在老辈人眼中堪比“冬天的气象预报”。
那么八月二十三日的雨水究竟藏着什么预兆?今年又会不会是冷冬呢?好多人都在期盼着今年是冷冬,因为在南方确实有很多地方多年都没有下雪了!
农历八月二十三在民间可不是普通日子。它被称为“出詹日”,源于秦始皇时期御厨詹氏蒙冤的传说——老天为其流泪十一日,至八月二十三方止,此后便有了“出詹”的说法。
对农人而言,这更是秋收秋种的关键节点,玉米、水稻待收,冬小麦待播种,天气好坏直接关乎一年收成。
在粤港地区,这天还是黄大仙诞辰,信众会行净手、奉茶之礼祈福,让这个日子兼具农事意义与民俗温度。
而老祖宗看冬季冷暖的门道,全藏在这天的天气里。最直白的便是“雨打八月二十三,腊月风雪堆成山”,说的就是这天如果下雨了,仿佛给寒冬下了“订单”,腊月里风雪会多到堆积成山。
意思是八月二十三日下雨了,后面雨水多,甚至冬季的雨雪也多,古人用堆积如山形容雪很大!
在民间还有“八月二十三落,立冬见雪飘”的说法,也是说,当天下雨了,那么寒意可能提前登场,立冬时节便会迎来初雪。而今年的立冬是在农历九月十八日,距离八月二十三日也就是20几天!
雨天的预兆远不止于此。老话还说“路粘不路粘,单看八月二十三”,这句老话就道破了后续天气走向——雨水会带来连绵阴雨,让道路变得泥泞湿滑。
类似的“八月二十三雨打头,滴滴答答到月末”,更是直白预告了秋雨连绵的景象,这对需晾晒作物的农人来说可不是好消息。
若这天是大晴天,说法则截然相反。“八月二十三日头照,三九四九烂泥滩上走”,根据数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来看,三九四九期间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但是在八月二十三日出太阳了,本应“冰上走”的最冷时节却能在烂泥滩行走,说明冬季偏暖、雨雪稀少。
除此以外,还有“八月廿三晴一日,来年无水耕牛歇”的说法,暗示晴日可能引发冬春连旱,反而不利于作物越冬。
这些农谚放到今年,竟与科学预测有了呼应。NOAA已确认2025年双重拉尼娜来袭,这种气候现象往往导致我国冬季大部气温偏低,华北、东北等地区降温更明显。加之今年寒露来得早,“寒露早,冻死牛”的农谚也指向冷冬概率增加。
不过老祖宗的经验虽珍贵,却也需结合时代看。全球变暖背景下,拉尼娜带来的冷冬概率虽高,但极端波动也会加剧,暖冬偶有发生。
同时,农谚是地域经验的总结,科学预测则兼顾全球气候因子,二者结合才更靠谱。
明日八月二十三,不妨抬头看看天。雨落未必意味着寒冬锁定,天晴也不代表暖冬无忧,但这些代代相传的俗语,既是古人顺应自然的智慧结晶,也是提醒我们关注气候变化的生活注脚。
总之,无论冷暖,备好冬衣、关注预报,才是应对寒冬的万全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