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分红型长期健康险重启重塑市场格局展望

访客 2025-10-14 11:09:57 14052
分红型长期健康险重新启动,重塑市场格局,该险种通过结合健康保障与投资收益,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全面的保障选择,其重启将影响保险公司产品设计和市场竞争策略,可能引发市场格局的变化,此举有望激发消费者购买热情,推动健康险市场进一步发展,分红型长期健康险的重启,将为市场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极目新闻记者 徐蔚

分红型长期健康险重启重塑市场格局展望

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文提出,支持监管评级良好的保险公司开展分红型长期健康保险业务。这意味着,自2003年前后因销售乱象与风控难题被叫停后,分红型长期健康险时隔二十余年将重回市场。面对新的市场环境,其回归将对传统重疾险带来哪些影响?险企应如何精准布局?

传统重疾险市场增长疲软

分红型健康险并非新鲜事物,在我国商业健康险发展的早期阶段,分红型重疾险曾一度风靡市场。2003年前后,这类兼具“保障+收益”的产品,以稳健分红和长期保障的双重卖点,迅速成为保险公司销售的主力。

但热潮之下隐忧渐显。彼时我国重疾险尚处起步期,精算与风险管理体系不够成熟,叠加分红设计后,产品条款更为复杂,销售误导、夸大收益等乱象频发。对保险公司而言,既要应对重疾保障的不确定性,又要管理分红分配的波动,运营难度与风险控制压力显著上升。

为规范市场秩序,2003年5月,原中国保监会发布《个人分红保险精算规定》,明确只有终身寿险、两全险和年金险三类产品可采用分红设计,重疾险被排除在外。至此,分红型重疾险逐步淡出市场。

当前市场上,普通型重疾险产品并不具备分红功能,定价因素主要取决于产品的预定利率。

然而,近年来,这一关键指标却呈现出持续下调的态势:2019年12月,原银保监会叫停预定利率4.025%的年金险,标志着高利率时代终结;2023年7月,普通型人身险预定利率从3.5%降至3.0%;2024年9月,普通型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上限再降至2.5%;今年9月1日起,预定利率更是进一步下调至2%。

而每一次预定利率的下调,对于同等保额的重疾险产品而言,消费者买入新的产品,所需缴纳的保费便会随之进一步攀升。不仅如此,百万医疗险凭借着低保费的优势横行市场,深受消费者青睐。再者,在低利率的大环境下,消费者愈发倾向于关注带有分红功能的储蓄型保险产品。在上述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重疾险市场整体呈现出低迷态势。

一大型保险公司内部人士表示,“目前,传统重疾险面临增长乏力、产品同质化严重、消费者需求多样化等挑战。保费相对较高,保障内容较为固定,缺乏灵活性,难以满足消费者对资金增值和个性化保障的需求。”

分红健康险回归引行业变革

如今,分红型长期健康险的重启,意味着监管正引导浮动收益型产品在健康险领域的规范化回归。这既是对保险产品供给侧改革的延伸,也释放出监管层希望激发健康险市场增长潜力的信号。

盘古智库(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高级研究员余丰慧在接受极目新闻采访时指出,分红型长期健康保险的回归将深刻影响传统重疾险市场。这类产品在提供健康保障的同时,使消费者有机会分享保险公司的经营成果,显著增强了产品吸引力,尤其契合追求长期稳健收益的客户需求。从市场竞争角度看,分红型产品的推出也将推动行业更注重差异化设计和服务质量提升,以更好地匹配多元化客户需求。

此外,由于分红险结构相对复杂、透明度要求更高,也将促使险企在风险管理、产品定价和信息披露等方面进一步优化完善。

面对这一趋势,余丰慧建议保险公司应从多方面精准布局:强化产品创新,开发兼具保障与投资功能的多样化产品;提升风控能力,尤其在利率波动与死亡率假设等关键环节实现精细化管理;同时应借助科技手段优化销售与理赔流程,改善客户服务体验,并加强互动沟通。在此基础上,险企还应重视品牌建设与市场教育,帮助公众正确理解分红型健康险的特点与优势,从而在竞争中树立良好品牌形象,把握市场先机。

(来源:极目新闻)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