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唐驳虎,二十年精心布局,中国赢得无硝烟战争胜利

访客 2025-10-19 13:44:54 4372
唐驳虎指出,中国赢得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经过二十年的精心布局,取得了显著成效,这场战争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战斗,而是通过智慧、策略和持久的努力,逐步实现了国家的发展和繁荣,二十年的努力和坚持,使得中国的国际地位和经济实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中国虽然是全球最大的铁矿石买家,但在价格上一直缺乏话语权。每次谈判都是对方出牌,中国只能被动接受。长期来看,这种局面导致买得越多,亏得越多。然而,中国不能贸然反击,因为当时对进口铁矿石的依赖度极高,替代渠道也不成熟,一旦翻脸,自身会受到更大伤害。

因此,中国选择了低调应对、默默蓄力。一方面在全球范围内布局替代矿源,减少对单一来源的依赖;另一方面在国内整合资源,将原本各自为战的钢企联合起来统一谈判。2022年,中矿集团成立,成为中国在铁矿石领域的“总指挥”。

同时,中国在金融和资本层面也采取了行动,通过入股矿业公司、参与矿区开发、提供贷款支持等方式,逐步渗透到国际矿业链条中。这样即使自己当不了庄家,也能成为股东,在价格决定时拥有一定的话语权。

二十年来,中国表面上在“忍”,实际上是在布一张大网。到了2025年,中国的准备基本完成。供应链上除了澳大利亚,还有巴西、几内亚等多个替代来源;金融上,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早已铺开;谈判上,中矿集团代表全国的声音,不再是各自为战。

在这个背景下,中国终于出手。9月30日,中矿集团宣布暂停采购必和必拓的美元计价铁矿石。许多人猜测这是否是一次临时的“谈判姿态”。结果没几天,必和必拓就顶不住了。因为中国是其最大客户,占了出货量的绝大部分。中方暂停采购后,库存积压、现金流紧张、股价波动等问题接踵而来。再加上其他矿商对中国的合作态度积极,不给它太多缓冲时间。

人民币结算不仅规避了汇率波动带来的损失,也让中国在全球资源规则中的话语权进一步提升。10月8日,协议签署,人民币现货结算正式落地,未来还将评估长期定价机制。

九天时间看似短暂,却是中国二十年战略耐心的集中释放。这场胜利不仅在铁矿石领域具有重要意义,还带来了连锁效应。中国从“被动接单”走向“制定规则”,这对全球大宗商品市场来说是一次结构性变化。过去几十年,普氏指数说了算,美元结算是默认配置。现在,人民币开始参与定价,意味着游戏规则多元化。

这种模式可以复制到锂、铜、铝、原油等资源领域。中国在这些资源的进口份额都不低,只要继续深化整合需求、优化金融工具、完善替代供应,就能逐步向更多领域推进,形成自己的“资源谈判国家队”。

此外,这场胜利验证了中国的金融基础设施。跨境支付、人民币结算、贸易融资等环节配合得游刃有余,说明中国的金融系统具备支持大宗商品国际交易的能力。随着更多国家接受人民币,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金融影响力也会水涨船高。

资源定价权正在从传统的西方金融中心逐步向东方移动。虽然过程不会一蹴而就,但方向已经清晰。中国走的是一条既稳又实的路,没有捷径,也不靠情绪起伏,而是靠着一点一滴地积累,等到时机成熟,自然水到渠成。

未来挑战依然存在,西方矿商可能会联合应对,金融领域可能会出现新的博弈规则。但只要我们继续以系统化思维推进产业、金融、外交一体化的资源战略,主动权就不会丢。中国推动的是一种更公平、更多元的全球资源合作方式,核心是互利共赢。

资源是全球的,中国愿意与所有国家合作,前提是建立在平等、尊重和共赢的基础上。过去那种“一方定价,另一方埋单”的时代已经翻篇。这一次,铁矿石的故事只用了九天写完结果,但它背后的伏笔铺了整整二十年。从被动到主动,从跟随到引领,中国在全球资源博弈中完成了一次关键性的跨越。这不是一次偶然的胜利,而是体系化能力的集中体现。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