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乌镇戏剧节12年,文化与旅游的交融对话——专访黄磊

访客 2025-10-26 17:19:39 18293
黄磊谈乌镇戏剧节:历经十二载,文化与旅游相互独立又相互融合,乌镇戏剧节展现了独特的魅力,成为文化与旅游的完美结合,文与旅各自演绎各自的戏码,共同谱写了这场盛大的节日,黄磊深度参与乌镇戏剧节的策划与组织,见证其成长与繁荣。

每年的初秋,你总能在乌镇戏剧节见到黄磊。

他或许盘腿坐在“小镇对话”的现场,与大家分享和黄牛“斗智斗勇”的趣事;也可能在开演前的剧院门口,化身引导员,对观众叮咛观演事项;他会走进古镇嘉年华的人群,在“似水年华”酒吧与故交新友畅谈,也将无数细碎而关键的工作安排得妥帖。在这里,黄磊把百分之百的自己,投入了与戏剧节有关的光、影、戏、梦之中。

乌镇戏剧节12年,文化与旅游的交融对话——专访黄磊

走到十二载,乌镇戏剧节迎来了它的第一个本命年,从一颗戏剧的种子,长成枝叶繁茂的大树。2013年,乌镇戏剧节仅有6部剧目展演,今年则有来自10个国家的25部剧目、71场演出,涵盖特邀剧目、青年竞演、小镇对话、古镇嘉年华等多元板块,满足不同受众群体的需求。

从产业角度来看,乌镇戏剧节是一个很有代表性与独特性的文旅IP,为乌镇注入了与其他古镇全然不同的文化底蕴。

然而,谈及戏剧节与乌镇文旅的关系时,黄磊总会强调,“乌镇戏剧节是一个独立的艺术节”。在他看来,虽然“文旅”总是放在一起谈论,但当文化与旅游能独立运作时,文旅项目才能办得长久。在政府、文旅企业给予的支持之外,坚持“艺术家办节”才是乌镇戏剧节走到今天还保持初心的关键。

今年,乌镇戏剧节做得更“大”了,走出剧场的观众还可以在戏剧集市、夜游神等场地,延续与戏剧相关的艺术体验,也让乌镇戏剧节从一个只有专业戏剧迷欢聚的场域,变成一个覆盖更广泛受众的戏剧“乌托邦”。

黄磊形容,乌镇戏剧节就像是他的孩子,“从脑海中出现的一个念头,到今年已经成长到12岁,已经快要‘上中学’了”。但更多时候,他觉得它像是老师,“它不断在教导我、引导我,它每一年的成长都远远超过我人生的成长,我伴随它长大,它也在伴随着我成熟。”

乌镇戏剧节12年,文化与旅游的交融对话——专访黄磊

黄磊遇到日本戏剧大师铃木忠志

戏剧,显然已经成为黄磊近几年的工作重心。他年复一年地维持乌镇戏剧节的正常运行,推动更多青年戏剧人走向台前。他主演的《暗恋桃花源》经典版开启了新一轮巡演,距离他第一次登台已经过去18年。

戏剧需要黄磊,黄磊也需要戏剧。

最新一季的《向往的生活》以“戏如人生”的主题回归,走出厨房、走进剧场,黄磊显得更怡然自得。每一期节目,黄磊大部分时间都待在乌镇大剧院,与嘉宾一起参与戏剧排练,回到蘑菇屋里谈论的话题也经常聚焦在对戏剧的感悟、排练的细节和过往的演艺经历上。

近日,在乌镇,娱乐资本论与黄磊展开对话,听他讲对乌镇戏剧节的未来畅想,也聊了聊他的戏剧人生。

让戏剧节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乌镇戏剧节庆祝自己本命年的方式,是迎接更大的挑战。

最典型的案例是今年的开幕大戏。来自德国汉堡德意志剧院的《人类之城马拉松剧》五联剧,需要分三天演出,总时长达9个小时,这次在戏剧节共演两轮,对剧团的耐力、戏剧节的组织和观众的观演习惯来说都是一次挑战。

乌镇戏剧节12年,文化与旅游的交融对话——专访黄磊

黄磊透露,这部戏来乌镇演出之前,甚至没有离开过德国汉堡,即使去柏林演出,也只是其中一两部。

《人类之城马拉松剧》也是乌镇戏剧节第一次与国际大剧团进行共创。早在5月,组委会就派了两名年轻导演去德国与剧团一起工作、学习,回到中国后招募了75位中国演员进行训练,负责承担歌队与鼓队的职责。等到10月剧团主创到达乌镇后,中外演员再进行合体排练。

除了邀约剧目更加丰富,今年乌镇戏剧节的一大升级是将观众的体验地图拓展得更大。

黄磊回忆,因为疫情原因,戏剧节在2020年停办了一年,而2021和2022那两年,戏剧节只能邀请国内剧团进行演出。为了丰富戏剧节的内容,组委会在北栅丝厂举办了戏剧集市、夜游神等活动,“就是希望来看戏的年轻人,看完戏之后还能有一个地方狂欢。”。

到了今年,这些活动都被搬进西栅景区的腹地,离古镇嘉年华和戏剧现场更近。

戏剧集市里有戏剧节与黄小厨联合打造的“好玩儿”生活方式街区,走出剧场的观众可以在这惬意地撸串、喝酒、逛摊位。晚上九点开启的夜游神活动请来火星电台、INS潮流大咖等嘉宾,成为观众体验乌镇夜生活的聚集地。

乌镇戏剧节12年,文化与旅游的交融对话——专访黄磊

今年戏剧节的商业联动更多,比如与泡泡玛特联动,推出乌镇特别版小野;与北京环球影城联动,在嘉年华中加入了环球明星见面会与环球中场秀;还有张艺谋导演的《2049》,宇树机器人又扭起东北秧歌。

戏剧节期间,每一位进入乌镇的游客都能体验古镇嘉年华,在街头巷尾偶遇剧团“随地大小演”,看巨型人偶在街上巡游互动。

乌镇戏剧节12年,文化与旅游的交融对话——专访黄磊

这些遍布在乌镇各处、从清晨延续到凌晨的活动,让乌镇戏剧节更像是一次普惠大众的文化艺术庆典,一种文化现象,而不只是专业戏迷的聚集地。

这正与黄磊对乌镇戏剧节的定位相符:“乌镇戏剧节不是一个演出展或演出季,我们也不是演出商,不是靠卖戏剧的票来挣钱。戏剧集市、夜游神、嘉年华这些表演,都是为了让大家在买不到票的情况下,同样能感受到戏剧节的节庆氛围,让戏剧节不止有演出,还成为大家的一种生活方式,成为一颗能驻扎在大众心中的艺术种子。”

乌镇戏剧节,只能在乌镇

“没有乌镇,就没有乌镇戏剧节”,在对话中,黄磊反复强调乌镇对戏剧节不可或缺的作用。他坦诚道,曾经有其他地方文旅想找他去办文化活动,他都一一婉拒。“其实我不是专业办艺术活动、戏剧节的,我只能在乌镇这个地方办节。”

为什么只能在乌镇?

首先,乌镇本身的旅游配套服务非常完善,可以为戏剧节的观众与嘉宾提供完备的基础设施支持。2013年第一届戏剧节举办之前,乌镇本身的旅游业务已经做得很出色。数据显示,2012年,乌镇景区接待游客600万人次,有2.87亿的营业收入。

乌镇戏剧节12年,文化与旅游的交融对话——专访黄磊

其次,从发起时就坚持“艺术家办节”,成为乌镇戏剧节能长久举办并形成独特品牌的关键。

“乌镇戏剧节不是一个综合性的文旅体验项目,是一个独立的艺术活动。通常讲文旅,大家认为文和旅连在一块,一个搭台一个唱戏,但我认为各是各的台,各唱各的戏,文就做文的事情,旅就做旅的事情,都把自己事情做好。”黄磊强调。

在黄磊看来,乌镇戏剧节离不开乌镇,也无法在其他地方复制、落地。

一个他反复提起的例子是,一位管理着1000人剧场的剧场经理,本职工作其实是乌镇的财务,等戏剧节结束,他又会回到原来的工作岗位上。“这些想为自己家乡做贡献的乌镇当地人,共同撑起了这个有温度的戏剧节。”

乌镇的日常生活也深度融入了戏剧节。

今年古镇嘉年华中,有一出非常受欢迎的偶戏表演“鸟人与它的奇美拉乐队”。表演时,“鸟人”经常自然地与景区里的设施互动。小红书上有一个出圈的视频,“鸟人”将手搭在一位骑三轮车的工作人员身上,他先是有些不知所措,后来表情逐渐自然。评论区里有人感叹,这是只有在乌镇能看到的景象。在长期的浸润下,乌镇的工作人员、原住民也成为戏剧节的NPC,融入这场戏剧乌托邦的狂欢当中。

乌镇戏剧节12年,文化与旅游的交融对话——专访黄磊

正是十二年的历史沉淀与人员沉淀,让乌镇与戏剧节紧紧绑定在一起。

戏如人生,人生如戏

在黄磊身上,贴着许多为人熟知的标签:演员、导演、教师、美食家。但最近几年,“乌镇戏剧节总监制”或许已成为他最突出的身份。

他依然热爱美食,乐于下厨,但近期他开始有意识地减少碳水摄入、坚持运动。这种改变,也映照在他的影视事业中——如今他更愿意放慢步调,“除非遇到真正合适的作品,否则不轻易接戏。”

现在,他选择将更多时间留给与戏剧相关的工作。

乌镇戏剧节12年,文化与旅游的交融对话——专访黄磊

黄磊在乌镇戏剧节“小镇对话”论坛

他主演的《暗恋桃花源》经典版今年仍在巡演,距离他第一次出演已经过去18年。

最近,时隔两年回归的《向往的生活》以“戏如人生”为主题开播,选择在乌镇拍摄。黄磊卸下了“厨房担当”的角色,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戏剧排练与创作中。每期节目,他都花大部分时间在剧院里,带领年轻嘉宾们进行剧本围读、即兴表演和舞台排练。即使回到蘑菇屋,大家谈论的话题也大多围绕着戏剧。

黄磊的多数戏剧工作,也与戏剧节、与乌镇息息相关。

他在《向往的生活》里声情并茂地复述独角戏《墙壁里的精灵》的故事,让在场的每位嘉宾都忍不住落泪。而这部戏,也是第二届乌镇戏剧节邀约剧目。故事讲完,他再次提及举办乌镇戏剧节的初衷:希望让世界上这样优秀剧目能被更多人看到。

不少观众总能想起2021年黄磊作为发起人的综艺《戏剧新生活》,节目对准年轻戏剧人真实的生存境况,也让节目中的丁一滕、吴昊宸等青年戏剧人被更多人知晓。

被黄磊称为是乌镇戏剧节“初心”的青年竞演环节,同样也是为年轻戏剧人铺路的舞台。过去十二年,青年竞演吸引了逾万名青年戏剧人报名,登上舞台的年轻人会自称“青赛某期学员”,在这个“戏剧学校”里获得创作机会。

乌镇戏剧节12年,文化与旅游的交融对话——专访黄磊

当戏剧节落幕,青年竞演散场,这些年轻戏剧人往往要面对从乌镇的热烈到现实冷清的落差。“即使已有像陈明昊、吴彼等小镇奖得主持续活跃于戏剧圈,对于大多数年轻从业者而言,离开青赛都会感到迷茫和压力。”黄磊坦言,他也在孵化、投资一些成本较低的青年戏剧,让他们能有机会走上舞台。

10月26日,第十二届乌镇戏剧节落幕,第十三届的筹备已经开启。

黄磊透露,每年乌镇戏剧节结束的前一天,几位发起人就会召开下一届戏剧节的筹备会,决定次年的举办日期与大致方向。接下来,组委会要开上一个月的复盘会,总结本届各板块的举办经验与教训,到了十二月,主办方就要开始陆续接触联络下一年的邀请剧目。然后是对接、签约、发布青年竞演、开发布会......整个筹备贯穿全年。

乌镇戏剧节12年,文化与旅游的交融对话——专访黄磊

AI作图 by娱乐资本论

这个循环会一直持续下去。黄磊希望,乌镇戏剧节可以持续办到下一个十二年,甚至百年,“当有一天我已经无法参与乌镇戏剧节,甚至大家都不记得发起人是谁时,它会变得更独立、更纯粹。”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