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租不到房的60岁以上老年人 没有子女陪同的老年人租房更为困难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开始面对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租房难。对于没有子女陪同、需要独自居住的老人来说,租下一套合适的住所,远比想象中要复杂得多。
根据《第五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基本数据公报》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全国老年人中,选择独居的比例已达到14.2%。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王磊的研究表明,在城市中,这些独居老年人中有19.8%依赖租房或借住解决居住问题。
可问题在于,在实际租房过程中,老年人不仅面临选择少、门槛高的困境,甚至还可能被明确拒绝。
今年年初,有媒体记者走访了北京市多个区域内近十家房产中介门店,涵盖不同品牌与规模。在这些中介中,有超过三分之二明确表示,没有子女陪同的老年人租房更为困难,其中“60岁”成为一个普遍存在的“隐形门槛”。
某些中介甚至直接坦言,公司对房东房源的使用设有限制,“60岁以上的老人不能独自签订租房合同,必须由年轻人代签。”一位在东三环某大型连锁门店工作的中介大姐表示,这是公司层面的统一规定,店里也无能为力。
这道“隐形门槛”给一些原本只是想给父母找个安稳住所的年轻人带来不小的难题。
在北京工作的孙希,从去年秋天开始就一直在为63岁的母亲寻找合适的住所。由于母亲罹患罕见的神经系统疾病,需长期在京治疗,加上照护需求,还需安排护工一同居住。然而,普通出租屋空间狭小,酒店和短租公寓费用高昂,租一套适合老年人的房子成了唯一现实的选择。
可真正适合老年人长期生活的房子远比想象中稀缺。低楼层带电梯、有无障碍坡道、卫生间干湿分离、地面防滑、供暖充足……每一个符合适老化需求的标准,都会让符合条件的房源进一步缩减。孙希将找房范围扩大到北六环,仍难觅理想之所。
她每日上班途中、午休时间都要抽空在多个平台上查看房源信息,筛选图片、联系中介,一周下来勉强挑出十几套看似合适的。但一旦与房东说明租房是为年迈母亲使用后,对方便婉拒,不愿将房子租给“可能有照护风险”的老人。
“带三只猫、一条狗租房都能谈下来,带着老母亲却处处碰壁。”孙希无奈地说,自己此前从未设想过,一个如此基本的生存需求——给老人租个房子,居然也会面临层层阻碍。
实际上,房东与中介的担忧并非完全没有理由。一方面,老年人居住过程中突发健康问题的风险确实存在,中介公司和房东难以承担潜在责任;另一方面,部分租赁平台为了规避纠纷,干脆将“老年人独自租房”排除在合同对象之外,从源头上设立了“看不见的围墙”。
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一刀切”的做法,正在把大量有真实需求的老年人拒之门外。尤其是在子女异地工作、经济拮据的家庭中,老人独立租房是最现实、最直接的选择。若连这一条通道都被堵死,老年人的居住权利何以保障?
放眼全国,伴随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加剧,独居、租房的老年人口将持续增长。这不仅是家庭层面的问题,更是社会治理体系中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当前关于适老化住房的政策仍多集中在养老机构与政府保障性住房领域,对于市场租赁体系内的老年人居住问题,尚缺乏系统性应对机制。
租不到房的60岁以上老年人 没有子女陪同的老年人租房更为困难
而这一现状也呼唤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政府可考虑推动出台老年人租赁保障政策,为房东与租客之间建立更明确的法律关系与风险分担机制;住房租赁平台则应加强对适老房源的分类与标识,提升信息匹配效率;而中介行业也有必要接受更多关于老年人服务的培训,提高专业化水平。
当一个60岁以上的老人,在租房市场上屡遭冷遇时,我们需要意识到,这不仅是一个老人的难题,更是整个社会对待老年群体态度的缩影。老有所居,不应只是一句口号,而应是落实在每一位长者生活中的基本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