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生要出片的年轻人,买爆相机

“苦什么也不能苦了朋友圈”,一生要出片的年轻人,即便过着“毛坯的生活”,也要筑起“精装的朋友圈“。“手机拍摄总感觉差点什么,出门怎能不挎相机。”最近几年,每逢小长假和个人空闲时间,00后林瑶都会手持相机,在城市、乡村和旅途辗转之间,拍出她想要的“大片”。
林瑶也发现,如今,无论街头巷尾,亦或景点、普通公园,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拿着相机,捕捉生活的瞬间。他们已不仅限于专业摄影,更形成了一种新的表达自我、丰富生活的方式。
一组数据,亦显示了中国相机市场正迎来复苏。
据相机及影像产品协会(CIPA)数据,2024年1月至5月,中国相机出货量全球占比达到23.4%,首次超越欧洲,成为仅次于美洲的全球第二大市场。而在两年前,这一市场还因智能手机的冲击而被称为“夕阳产业”。
另据《日经亚洲》报道,因对智能手机相机拍摄效果的不满,中国的Z世代正成为数码相机市场的新驱动力。
相机,这一久远的数码单品,似乎又被唤醒。
-01-买爆相机的年轻人
从“冷门”到“抢购”,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重拾相机。林瑶就是代表之一。
最近,林瑶成为了“一生要出片的中国女生”。旅游看海鸥,现场人挤人,也要举着相机拍,在朋友圈发“天高任鸟飞”大片;爬雪山,感冒发烧齐上阵,也要拍上半小时,在社交平台配图“小小雪山,拿下”。
用林瑶的话说,“明知朋友圈之外才是生活,但通过自己的旅行大片,我们依然确定,世界其实很美。”
这几年,相机带给她不一样的感受,“确实更出片。跟手机相比,不仅画质优越,镜头更灵活,手动参数调节,也更具创意和美感。”
甚至,林瑶调侃,买了一个相机,就像“养了一个宠物”,没事就想出门“溜溜”,看到什么都想拍。在林瑶看来,相机也是一种“情绪投资”,“每次翻那些相机拍出来的大片,都觉得很治愈。”
在林瑶看来,如今的“拍片生涯”,已经不仅是一种爱好,也不再只是对“出片”的强制追求。在无数次的取景构图中,林瑶学到,这是一件更高度专注的事,“比如,拍图要舍得放下,精简才能出片,道理跟人生一样。”
对于相机的投资,林瑶也毫不手软,“这几年,不是在换装备,就是在换装备的路上。”
“吃着不到十块的泡面,买着几千上万(元)的相机”,这样的生活,在林瑶看来,并不冲突。
从3000元左右,诸如尼康D3500这样的入门微单产品;到5000元左右的富士X系列;再到8000元以上的索尼A7M4、佳能EOS系列,林瑶的摄影装备不断在升级。
当然,林瑶也“边买边卖”,不喜欢的,或者满足不了需求的相机,直接放到平台上去租赁,这也成为她的常态。
图:社交平台关于“相机+旅行”的内容 来源:小红书 《听筒Tech》截图
和林瑶一样,近两年来,95后乔帅也爱上了摄影,“以前总觉得相机笨重,手机就能满足拍摄需求。”
但如今,乔帅坦言,相机“真香”,“最好的手机,也拍不出相机的效果。”
自称是“牛马”的乔帅已经将摄影当成是自己的“精神寄托”,没事就会背着相机出去拍摄,“没有什么比拍出一张超美的照片更治愈的事了。”
乔帅甚至会去公园和“资深摄影大爷”们一起“打鸟”(使用长焦镜头远距离拍摄鸟类),也会为了拍星空或者日出,去长时间蹲守。当然,更多的时候,他是朋友出去游玩的“专业摄影搭子”。
为了“拍出更好的照片”,乔帅的装备换了一次又一次。最近,乔帅下血本花了3万多元,入手了尼康Z9,并配了镜头,“太值得了,拍出来的效果完全不是一个级别。”
“这两年,置办相机和镜头,前后花了大概有近十万(元)。”乔帅承认,在购买相机时,他甚至不会过多犹豫,“在能力承受范围之内,想买就买了。”
在乔帅看来,为“爱好”投入无可厚非,“这是一种情绪投资,不能简单用价格来衡量。”
与林瑶和乔帅一样想法的大有人在,在社交平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分享自己用相机拍摄的照片,并安利和推荐适合各种场景的相机。
在小红书,与#相机相关的笔记,超1700万篇。有近400万篇笔记分享“相机和手机拍照区别”,网友在评论区讨论热烈。
不少网友感叹,“自从用过相机后,手机再也不香了”、“在相机面前,手机弱爆了”、“人生建议,出片还得下血本买相机”……
-02-谁的“全民相机时代”?
年轻人的追捧,让曾称为“夕阳”产业的相机市场肉眼可见的火热起来。
“这两年店里的生意确实好起来了。”北京市朝阳区某佳能专卖店店员小林便承认,近两年来,进店购买相机的人明显比往年多。
“今年五一之前,店里销量迎来了一个小高峰,其中微单最受欢迎。”小林告诉《听筒Tech(ID:tingtongtech)》,年轻人选择微单的比较多,但单反最受中年人的欢迎。
据小林透露,有些热门型号,甚至会卖断货,“这是以前从来没有出现过的情况。”
如小林所言,此前,亦有媒体报道,有些热门相机,甚至“一机难求”。如在上海淮海中路的相机门店中,有摄影爱好者感慨,“热门机型需要抽签才能购买,甚至要每天蹲守门店碰运气。”
类似场景,在南京、杭州等城市也屡见不鲜。比如,以富士X100VI 90周年限量版为例,售价1.42万元,国内限量265台,却吸引了120万人预约,二级市场溢价高达40%。
头部品牌的财报也一片飘红。
公开资料显示,2024年,尼康销售收入增长14.2%;佳能在中国市场的数码相机销量同比增长了30%以上 。
日本国际相机影像器材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也显示,分地区看,2024年数码相机在中国市场出货额比2023年增长28%,明显高于2019年15%的占比量。CIPA还指出,中国Z世代年轻人对高质量图像的追求是推动这一增长的主要因素。
实际上,前几年,数码相机的生意并不好过。小林的体验尤为深刻,“我们算行业内的头部品牌,店铺开在一线城市的CBD,但之前的客流量依然平平无奇。”
在小林看来,一方面原因是,一台相机确实不便宜,且更多的是吸引专业摄影师来付费。
另一方面,随着智能手机的全民普及,严重冲击了数码相机行业,尤其是近年来,小米、华为、OPPO为代表的国产手机,他们确实在“像素光影人像”方面取得不错的技术突破,也吸引了消费者为此买单。
对于相机为什么会“翻红”,小林认为,愿意为“情绪价值”买单,是推动年轻人重新青睐相机的主要因素,“毕竟,拍到一张满意的照片,能够获得充分的满足感觉。”
另外,小林亦认为,社交平台的助推,也起着一定的带动作用。
某种程度上,直播电商、短视频和Vlog的爆发,让相机从“工具”变为“生产力”。而抖音和小红书上的UGC用户的“出片焦虑”,将相机推向了“时尚单品”的神坛。
小林告诉《听筒Tech》,今年五一,就有不少客户到店,咨询数码相机的高级感光组件、光学技术及手动控制功能,以及是否能拍出比手机更优质的照片。
一些顾客还透露,自己平时喜爱在社交平台(尤其是小红书)分享日常,十分关注机器本身的录像及对焦系统。
小林还介绍,目前来看,年轻人对影像质量的追求“近乎苛刻”,5000-10000元价位的非全幅无反相机(索尼A6400、富士XT30)成主流选择,佳能EOS R50也因兼具便携性与专业性,成大热单品。
在小林看来,一定程度上,“不拍出一张好照片,怎么发朋友圈?”的消费认知,让整个市场迎来了改变 。
-03-相机不再“古早”
实际上,看似矛盾的“萎缩”与“增长”,却是行业向高端化、专业化转型的必然结果。
这也让年轻人重新对数码相机这个古早单品重新投入热情。
在林瑶和乔帅看来,目前,相机厂商们确实正在通过AI重塑拍摄体验,让AI自动剪辑、场景识别、智能构图功能将成为相机标配。
比如,据报道,索尼A7R VI或将搭载8000万像素传感器与AI芯片,实现实时跟踪与自动对焦;佳能EOS R1高像素版也打出“专为运动而生”的口号,通过算法减少运动模糊效果。
更重要的是,在细分场景下,厂商们也在进行“精准打击”。
能看到的是,传统相机厂商也相继成为这场流量盛宴的“卖铲人”。此前,索尼为Vlog拍摄,量身定制了“ZV系列”;佳能的EOS R系列,也以轻量化、智能化功能抢占市场。
甚至在小林看来,可以说,从“硬件”到“内容生态”,厂商们正在构建“硬件+软件+社区”闭环,来吸引更多的年轻群体。
比如,有的品牌推出影像学院培训课程,还有的品牌与视频公司合作创作者计划,让相机不仅是拍摄工具,而成为连接内容平台的入口。
而传统相机厂商之外,一些科技公司的创新,也深受年轻人的追捧,尤其搭载运动相机的创新型品牌。
同样热衷于通过Vlog或视频记录生活的林瑶和乔帅,均对《听筒Tech》表示,目前均都在考虑入手运动相机 。
林瑶认为,手机的拍摄能力往往难以满足高质量视频的需求,画质有限、镜头受限,而传统相机往往在防抖性能上显得不足,且相机笨重,拍摄运动场景颇为不便。于是,轻便的手持拍摄设备成了不少人的首选。
而运动相机可放入口袋,搭载1英寸传感器,在高感光环境下,细节依然清晰。与智能手机和普通相机的电子防抖不同,它可提升拍摄的画面稳定性。
“即使在运动过程中,跑步、攀爬或低角度拍摄时,画面依然平滑。”这些功能,才吸引了林瑶们下单。
尤其在嵌入AI技术后,大疆运动相机系列产品更加火爆。去年,搭载AI技术大疆Osmo Action 5 Pro上市。据蝉魔方数据显示,在去年双11热销商品链接TOP10中,大疆霸占前5席,Osmo Pocket 3、 Action 4、Action 5 Pro三个型号产品销量均突破1万单。
当然,尽管重获年轻人的喜爱,但数码相机市场的挑战与隐忧仍存。比如,长期以来,智能手机的“跨界碾压”、供应链风险与溢价泡沫,以及如何平衡环保诉求与商业增长,都成为行业的依然需要解决的课题。
在乔帅看来,“关于相机设备,我觉得如果相机用来工作的,不太会关注设备本身,满足使用就可以了。新手小白反而更多的去关注相机的性能,是否能满足自己使用。”
“如果确实有需求,建议新手淘个二手先练练手,或者租个相机,熟悉相机的光圈快门ISO,练习构图,确实喜欢摄影再买也可以。”乔帅表示。
如乔帅所言,实际上,对于那些热衷相机,预算不多的年轻人,他们更多的选择是“租”。
在小红书,搜索“相机租赁平台哪个好”,有超54万条笔记。在“闲鱼租赁”,网红相机佳能G12,有超300人想要。在“人人租”,95新的富士X100F 旁轴相机,1天起租,券后14.59元/天;全新影石insta360 Go3运动相机,3天起租,约合11.93元/天。
乔帅认为,“这些其实都很划算。”而无论是购买亦或热衷于租赁,都说明行业从”冷门“趋于火热,也表明相机市场演绎了一场“中国式突围”。
某种程度上,从“技术崇拜”到“情感表达”,从“日系垄断”到“国产破局”,中国相机市场的爆发不仅是消费升级的缩影,更是文化自信与技术创新的共振。
当Z世代举起相机记录生活时,他们或许未曾意识到,自己正参与一场重塑全球影像产业格局的浪潮。
未来,这场“全民出片”的运动能否持续?答案或藏在每一个按下快门的瞬间里。
(文中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