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吞下斯凯奇的巴西首富:从网球冠军到资本猎手

访客 2025-05-16 18:11:05 52074
吞下斯凯奇的巴西首富:从网球冠军到资本猎手摘要: 2025年5月,美国运动品牌斯凯奇,突然宣布要退市了,以94.2亿美元的天价被私有化,创下全球鞋类行业最大收购纪录。操刀这笔交易的是3G资本,幕后大佬是巴西首富、私募巨头——豪尔赫...

2025年5月,美国运动品牌斯凯奇,突然宣布要退市了,以94.2亿美元的天价被私有化,创下全球鞋类行业最大收购纪录。

操刀这笔交易的是3G资本,幕后大佬是巴西首富、私募巨头——豪尔赫·保罗·雷曼。雷曼以前是温网冠军,现在成了“资本猎手”,手握百威啤酒、汉堡王、卡夫亨氏等巨头公司,商业版图横跨啤酒、快餐、食品等多个领域。

更牛的是,连“股神”巴菲特,都自称是雷曼的粉丝。

巴菲特曾公开夸雷曼是“世界上最好的商人之一”。两人在2013年就合作,收购了食品公司亨氏Heinz,各占一半股份,妥妥的黄金搭档。

这次,雷曼出手“接盘”斯凯奇,正式进军运动消费领域。大家都很好奇,这位以“铁血手腕”著称的大佬,能不能拯救深陷关税泥潭的斯凯奇呢?

01从温网选手到“巴西巴菲特”

拿下斯凯奇的3G资本,成立于2004年,是食品饮料行业的“隐形大佬”。

3G资本最擅长的就是收购公司,特别是收购竞争对手来主导整个行业。看看他们旗下的公司,百威英博、餐饮品牌国际、卡夫亨氏,个个都是跨国巨头。

3G资本创始人号称“巴西三剑客”,雷曼是领头羊,另外两位是泰列斯和斯库彼拉,他们都是顶级富豪。

《2025胡润全球富豪榜》显示,三人身家分别为1300亿元、435亿元、425亿元。

吞下斯凯奇的巴西首富:从网球冠军到资本猎手

作为3G资本的灵魂人物,雷曼1939年出生于巴西,父亲是来自瑞士的商人。雷曼从哈佛大学经济系毕业后,先是在巴西一家报纸写财经专栏,后来才开始玩投资。

有意思的是,雷曼年轻时还是个网球高手,先后五次拿过巴西冠军,参加过两次戴维斯杯,也曾跻身温布尔登网球公开赛。这段经历对他后来在商场上的敏锐判断力很有帮助。

雷曼进入金融圈后,在瑞士信贷做实习生,31岁时成为高盛在巴西的一名经纪人。

1971年,雷曼与合伙人以1.8万美元,买了里约热内卢一间经纪公司,并按照高盛合伙人模式,将它改造为巴西最知名的投行Banco Garantia。

刚开始,雷曼支付了80万美元在里约热内卢证券交易所买到一个席位,孰料几周后市场崩盘,大跌近60%,雷曼及合伙人几乎赔掉了全部资金。

但不久后,这家投行的业务就开始反弹,伴随着巴西经济的繁荣,他们的投资生意顺风顺水。在“三剑客”的精心打造下,Banco Garantia逐步变身为巴西最具盛名和创造力的投行,被福布斯称为“巴西的高盛”。

从那时候起,雷曼就只雇佣一种人:穷(Poor)、聪明(Smart),并极度渴望成功(Desire)。他独创的这一“PSD”用人标准,成为3G资本的核心文化。

这种近乎残酷的精英主义,让公司奖金分配高度倾斜:20%的员工拿走70%的奖金,而业绩垫底者直接被淘汰。

在这种高压环境下,很多人不到20岁就进来打杂,30岁就干成合伙人。不仅打造出一支高效的团队,也为并购帝国储备了大量人才。

1982年,雷曼收购了Lojas Americanas,后来成为巴西最大的折扣零售连锁之一。1998年,雷曼又以6.75亿美元,把投行业务卖给了瑞士信贷,然后大举进军啤酒业。

02巴西首富豪横并购:与巴菲特强强联合

现在,雷曼还被称为“啤酒业之王”,他通过收购巨头,迅速建立起庞大的啤酒帝国。

2004年,雷曼搞了个大动作,以110亿美元收购比利时Interbrew,成立了英博(InBev)。2008年又与安海斯·布希公司合并,拿下其旗下的百威品牌,组建了世界上最大的饮料集团之一“百威英博”。

现在,作为全球最大啤酒制造商,百威英博旗下拥有百威、科罗娜、时代、米凯罗、蓝妹、福佳、凯狮、哈尔滨等500多个品牌。同时,百威英博掌握着巴西65%的啤酒市场和阿根廷80%的啤酒市场,并在巴拉圭、乌拉圭和玻利维亚处于垄断地位。

那么,雷曼是怎么建立起啤酒帝国的呢?他的套路,现在私募股权行业都在用:

借钱收购,然后裁掉原来的管理层,拼命压低成本,把价格能提的都提上去,赚到的钱再继续收购或者打造品牌,培养牛逼的管理团队,做出值钱的品牌,攒一大笔钱,接着扩张。

在收购公司之后,雷曼还特别擅长整合和管理,尤其是激励管理层这方面有一手。

比如,2008年收购百威的时候,他给公司50个高管和董事会开出了总额将近20亿美元的期权奖励。条件是:2011年底之前,百威股价得回到收购前的水平。

结果在2010年底,百威就达到目标了。这也意味着,这些高管平均每人能拿到4000万美元的奖金。

2010年,3G资本从高盛手中,花了40亿美元收购了汉堡王。两年后再推动其上市。经此一役,雷曼也被称为“世界上胃口最大的人”。

雷曼还曾与巴菲特共同投资,巴菲特称赞他是“世界上最好的商人之一”。两人曾三次联手,把美国消费品市场搅了个天翻地覆。

第一次是2013年,雷曼和巴菲特一起“吞下”了番茄酱巨头亨氏,总价值280亿美元。

之后,他们又联手推动汉堡王以115亿美元,收购了加拿大咖啡品牌Tim Hortons,合并成了全球第三大速食集团“餐饮品牌国际”。

2015年,他俩的合作达到了巅峰,他们把卡夫和亨氏合并,打造了全球第五大食品和饮料巨头。

几轮操作下来,雷曼早在2013年就成了巴西,甚至是整个南半球的首富。

03首富吞并斯凯奇:一场关税贸易下的豪赌

2025年5月,斯凯奇突然退市,雷曼的3G资本以94.2亿美元的天价将其收购,创下全球鞋类行业最大收购纪录。

交易完成后,斯凯奇将成为一家私人控股公司。斯凯奇创始人Greenberg家族,持有斯凯奇12%的股份,这次交易让他们赚了11亿多美元现金。如今,虽然斯凯奇被收购,但其管理层不变。还是由Greenberg家族经营,总部也还在加州。

虽然现在斯凯奇是很多中年人的心头好,但它早年可是靠小甜甜布兰妮、金·卡戴珊等明星代言,打开了年轻人市场。

2007年,斯凯奇和中国香港联泰集团成立了合资公司,正式进入中国市场。

联泰集团是陈守仁创办的,最早是做船运贸易的。现在斯凯奇中国由陈守仁的儿子陈伟利担任CEO,他的孙子陈孝哲也已经是斯凯奇中国总经理了。

2010年前后,斯凯奇凭借舒适度和亲民的价格席卷全球。最近4年,公司收入的复合增长率达到了12%,比耐克、阿迪达斯、安德玛都快,仅次于lululemon。

现在,中国是斯凯奇最大的海外市场,开了将近3500家店,而且卖的产品90%以上都是“中国制造”。

不过,斯凯奇在中国市场表现不太好。2024年斯凯奇财报显示,中国市场所在的亚太地区,是增长最慢的。2025年第一季度,斯凯奇中国销售额,同比下降了大约16%。

同时,斯凯奇还撤回了2025年全年的业绩预测,理由是“全球贸易政策带来的经济不确定性”。

事实上,斯凯奇退市的直接诱因,正是特朗普的关税政策。

关税导致斯凯奇在美国市场的产品价格飙升,一双原本1100元的鞋,因为关税成本增加45%,售价涨到了将近1700元,这跟它“平价舒适”的定位背离。

另据美国鞋类协会的数据,2025年第一季度,鞋类销售额暴跌了26.2%,因为通货膨胀,消费者都不愿意花钱买非必需品了。

而且,斯凯奇和耐克、阿迪达斯一样,生产主要在亚洲,尤其是在越南,供应链压力巨大。

前不久,包括耐克、阿迪达斯、斯凯奇在内的76家鞋企联名给白宫写信,请求取消高额关税,因为新关税政策对平价鞋企来说简直是“生存威胁”,如果政策继续下去,有些企业可能就要倒闭了。

如今,很多机构都认为,3G资本选择在这个时候收购斯凯奇,可以通过私有化来躲避公开市场的波动,还可以利用3G资本在巴西的供应链优势、全球化运营方面的经验,来应对关税压力。

不过,雷曼“接盘”后压力也不小。他以前的成功主要得益于全球化,但现在贸易保护主义正在破坏这一基础。斯凯奇非常依赖亚洲的生产能力,而美国市场占其全球销售额的38%,关税和产能转移的成本可能会吃掉利润。

要知道,斯凯奇一度被称为“美国足力健”,主要面向中老年市场,主打一个性价比,但关税政策让它的成本优势消失了。

虽然斯凯奇计划把生产转移到其他国家,但短期内重建供应链需要巨额投入,而且还要面对工人培训、物流配套等挑战......那么,这一次,雷曼能否扭转乾坤呢?

04结语

其实,回看雷曼的成功经验,有几点值得借鉴:

首先,想做大做强,要找准时机搞并购。雷曼就专门收购公司,把竞争对手都变成自己人,一下子就成了行业老大。所以,想快速扩张,并购是个好办法。

管理要精简,效率要高。雷曼招人就看三点:穷、聪明、渴望致富。奖金也只给最厉害的那20%的人。这说明,培养和激励精兵强将,是企业发展的基石。

另外,既要放眼全球,也要随机应变。雷曼以前靠全球化赚了不少钱,但现在国际形势复杂,他也得跟随政策调整策略。所以,公司不仅得有全球视野,还得会“见风使舵”......

参考资料:

《中国市场增速下滑、库存上升,即将退市的斯凯奇下一步去向何方?》,界面新闻;

《遭特朗普关税“暴击”,斯凯奇宣布退市》,每日经济新闻;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