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4.45元到23.84元,*ST亚振疯涨的底气在哪?三次停牌挡不住
近期,*ST亚振股价经历大幅疯涨,从4.45元涨至23.84元,期间经历了三次停牌仍未能阻挡其股价上涨,投资者对其底气何在产生疑问,尽管面临风险警示和业绩不佳等压力,但背后可能存在着市场炒作、资本运作等因素支撑其股价上涨,投资者应谨慎对待股市波动,理性投资,避免盲目跟风炒作。
A股市场近期频现的“魔幻”景象,犹如一面棱镜,折射出资金博弈的躁动与深层结构的隐忧。*ST亚振戴着“退市警示”的帽子却上演股价狂飙410%的“神话”,而科创综指ETF嘉实更是在周五尾盘上演了一出134.2元撬动20%涨停的“微操”大戏。这些看似孤立的事件背后,是市场流动性分化、投机暗流涌动与主题投资亢奋交织的复杂图谱。
*ST亚振的股价火箭,其核心引擎无疑是控制权的乾坤大挪移。4月17日,一纸协议点燃导火索:上海亚振投资将30%的股权(7882.55万股),以每股5.68元、总价4.48亿元的价格,转让予吴涛及其盟友范伟浩。5月30日,权杖正式交接,实际控制人易主。新主吴涛旋即于6月10日至7月9日发起部分要约收购,同样定价5.68元/股,目标锁定21%股份。最终,吴涛阵营以总计50.47%的持股比例,牢牢掌控了公司方向盘。
然而,这艘被资本新贵掌舵的航船,其基本面却千疮百孔。2024年审计报告冰冷地宣告:扣非净利润为负,且剔除杂项后的营收不足3亿——这触发了退市风险警示的红线。自5月6日起,“亚振家居”黯然变更为“*ST亚振”。讽刺的是,这顶“ST”帽子非但未能压制股价,反成了助燃剂。停牌核查三次(6月12日、27日、7月16日)也未能阻挡其从年初4.45元的泥潭一路冲上23.84元的高峰。这赤裸裸的背离,是市场对“乌鸡变凤凰”的狂热押注,还是对“壳资源”价值的畸形追捧?喧嚣之下,价值投资的坐标似乎已然模糊。
如果说*ST亚振的暴涨尚有其“故事线”,那么科创综指ETF嘉实周五的尾盘表演,则更像一场暴露市场脆弱性的行为艺术。这只今年4月才上市的ETF,规模仅约8900万份,堪称“迷你”。7月25日大部分交易时间,它波澜不惊地小幅上扬,收盘前涨幅不过1.88%,报价约1.138元,盘中甚至长时间无人问津。
戏剧性一幕在集合竞价上演:三笔交易决定了命运。前两笔(1手1.140元,982手1.136元)平淡无奇,但最后一笔——仅仅1手,以1.342元成交,金额仅134.2元——却如同按下魔法按钮,瞬间将收盘价定格在20.04%的涨停板上!全天225万元的成交额,以及涨停后高达17%的溢价率,无情地揭示了小规模ETF的致命软肋:极度匮乏的流动性。一笔微不足道的资金,就能在特定时点制造出惊人的价格扭曲,这不仅是对有效市场假说的嘲讽,更是对参与此类品种投资者无声的风险警示。
与上述“非理性繁荣”形成微妙呼应的,是人工智能(AI)主题ETF在消息刺激下的集体亢奋。第七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 2024)即将于7月26日在上海揭幕,“智能时代 同球共济”的主题下,预计将迎来3000余项前沿展品、40+大模型、50+AI终端、60+智能机器人的盛大展示,其中更有百余项“全球首发”或“中国首秀”的重磅新品,规模堪称历届之最。
受此强心剂刺激,相关ETF闻风起舞:科创人工智能ETF华宝上涨4.81%,科创AI ETF亦录得4.70%的涨幅。资金敏锐地捕捉着确定性较高的主题性机会,在整体市场方向不明之际,扎堆涌入代表未来科技方向的赛道。这既是对产业前景的认可,也再次印证了A股市场鲜明的“事件驱动”特征。
编辑有话说:
134.2元撬动的涨停板与披星戴帽股的410%狂飙,这两幅A股“浮世绘”看似荒诞,却精准刺中了市场的敏感神经。它们共同揭示了当前生态的几重隐疾:流动性分层下小盘品种的脆弱性极易被利用;制度套利与壳资源博弈在特定土壤下死灰复燃;而主题投资的虹吸效应则在不确定性中制造局部热点。当“微操”可改天换地,“警示”反成冲锋号角,我们不得不警醒:市场基础设施的完善、投资者教育的深化、以及价值投资文化的真正扎根,远比追逐下一个离奇涨停更为重要。喧嚣过后,潮水退去,支撑股价的终将是企业真实的价值创造能力与市场的有效定价功能。在AI描绘的未来图景令人心潮澎湃之际,或许我们更需一份穿透迷雾、坚守价值的冷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