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警惕扫码缴费骗局,骗子冒充班主任作案20多次,全国范围内广泛作案
骗子冒充班主任进入家长群,利用扫码缴费的方式在全国范围内作案20多次,此类骗局需引起警惕,家长应谨慎对待群内收费信息,核实身份后再进行缴费,避免上当受骗,保护个人信息和财产安全。
在安徽省合肥市经开区,多名家长遭遇了一场精心策划的“班级群”收费骗局。诈骗者混入学校QQ群内,更换和班主任一样的头像及昵称,让家长们扫码交纳资料费。警方经过缜密侦查,千里追击,成功打掉一个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团伙,11名涉案人员全部落网。
9月11日,合肥市公安局经开分局接到报警,称有人冒充辖区某中学班主任,盗用其头像和昵称,在班级群内发布虚假收费通知,以收取88元“新生资料费”为名,并附收款二维码实施诈骗。由于该群是学校建立的官方群,部分群成员未加甄别便进行了扫码支付。尽管真正的班主任发现后立即在群内提醒,仍有7名家长受骗,每人损失88元。
接到报警后,经开分局立即组织刑侦、网安等多警种联合侦查,并迅速锁定嫌疑人。9月25日,办案民警赶赴广东,在当地警方配合下成功打掉该犯罪团伙,抓获嫌疑人11名。据嫌疑人梁某瑜交代,他们事先从他人处购买多个QQ号,通过网络搜索各地的班级群,冒充学生家长申请入群,随后将其中一个QQ号伪装成班主任——更换相同头像和昵称,在群内发布收款通知实施诈骗。已在全国各地实施多起诈骗。“有的群需要管理员同意才能加进去,有的就直接能进群,我们就是碰运气。”自9月份以来,他共实施诈骗八次,获利一万多元。其中10名犯罪嫌疑人已被公安机关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正进一步侦办中。
警方提醒班主任老师要注意对群成员身份进行核查,开启入群验证功能,避免陌生人随意入群。如果班级群里发布收费信息,学生家长应通过其他途径进行核实,不要盲目交费。特别要注意的是,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和学生,都不要把群名片分享到其他的群组内。
各学校应严格入群审核,组建新生家长群务必开启入群验证,确保成员身份真实。所有费用必须通过校园官网、官方公众号、书面通知等线下、官方线上渠道发布,明确项目、标准及学校对公账户缴费途径。提前说明学校收费方式与流程,强调不会在家长群直接收款。
家长加入与学校相关的群聊后,应立即与班主任、校方核实群管理员身份。对群内任何转账、收费、扫码支付要求保持警惕,切勿轻信!尤其是深夜、节假日等非正常时段的通知。遇缴费通知,务必通过官方预留电话、线下找老师等方式直接向学校核实真伪!绝不在群内询问陌生“管理员”。不点不扫不明链接、二维码。发现可疑情况,立即保存聊天记录、转账凭证,向学校反映并拨打110报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