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白酒伴侣新风尚,苏打水登上酒桌

访客 2025-10-16 14:16:18 58351
近年来,“白酒伴侣”的种类愈发多样化,其中苏打水成为酒桌上的新宠,苏打水因其独特的口感和与健康饮食潮流的契合,成为白酒的新搭档,为酒桌增添了不少新鲜感,这一趋势反映了消费者对于饮酒体验的不断追求与升级。

在白酒行业普遍冷静的今年国庆、中秋双节,名仁苏打水却在酒圈“忙”了起来。

宴席聚会等传统节日用酒场景集体萎缩,名仁动作频频,以苏打水的身份成为白酒渠道的新增量。名仁在中酒协的公开亮相、与经销商的联动动作,也让“白酒伴侣”这个概念再次被推向台前。

从数据来看,名仁苏打水2024年全产业链销售额已突破40亿元,成为“白酒+”生态中最活跃的变量之一。但这种增长背后,究竟是一个全新物种的崛起,还是仅仅是一次实验性的成功?白酒伴侣与白酒之间的这场“搭子”关系,能否持续共赢,也正在接受时间和市场的检验。

01、可以喝的“白酒搭子”

当“酒搭子”不再局限于陪你喝酒的人,“白酒伴侣”这门生意正逐渐走上台面。

“咖啡伴侣”产品常见,专指用来为咖啡增加奶味、降低口感刺激的植脂末产品。近年来,白酒也悄然有了自己的“白酒伴侣”。

说起白酒伴侣,或许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花生米、酒具,甚至行酒令。随着健康饮酒概念升温,白酒伴侣正逐渐成为一种专有产品类型的代称,泛指某种可与白酒搭配饮用的保健或水饮类饮品。

白酒饮用场景常伴随“敬酒”“快干”的文化压力,白酒对人体的直接影响,往往集中于肝与胃。市面上的白酒伴侣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以解酒护肝为主,另一类则主打养胃,从功能属性上回应酒精对身体的双重伤害。这些产品有的以保健饮的身份出现,有的则更贴近普通消费者的日常饮用习惯,选择以水饮形态切入。

在保健类产品中,最典型的是以葛根、枳椇子、姜黄、甘草等中药成分为核心的解酒保健饮。这类产品宣传需受合规边界约束,企业更多以“缓解不适”“支持代谢”而非“治疗、解酒”来表述。

例如海王金樽强调其牡蛎提取物与肝脏代谢修复功能,力克保健液主打缓解酒精对肝脏的损伤和改善酒后不适,悦饮悦醒维益悦葛花双肽饮强调药食同源这一卖点……类似的还有叁白三巡草本饮料、KONCI白酒伴侣等产品,普遍围绕“加速酒精代谢”“缓解肝损伤”解决诉求。

白酒伴侣新风尚,苏打水登上酒桌

图片来源:京东pp截图

保健类产品之外,则是近年声势渐涨的水饮类产品。这些产品虽无直接的解酒保健功能,但通过“养胃、减刺激、补水与口感平衡”来降低饮用负担,在健康消费概念盛行的当下越来越流行,渗透性更强、复购率更高。

名仁苏打水便是其中的代表,其以“pH7.8±0.4弱碱性”作为核心卖点,在宣传中强调可中和胃酸、保护胃黏膜,并加速酒精代谢。

威门石斛水也是较早打出“白酒伴侣”概念的水饮类产品之一,早在2021年,威门石斛水便已开始强调搭配白酒的饮用方式。在卖点上,该产品主打植物本色、补水养胃,强调喝酒前饮用补水养胃,喝酒中稀释酒精,喝酒后缓解不适。

此外,还有EMNANO低赫兹永活水、321熊猫矿泉水、圣山蓝金天然水等产品,也纷纷在包装或广告中嵌入“平衡口感”“酒前酒后新搭档”“缓解酒后负担”等表述,以表明自己对酒桌场景的适配性。

02、为何“伴”白酒

在白酒伴侣这个品类里,保健类产品的解酒逻辑相对好理解,但水饮类产品为何也能在白酒消费场景中占据一席之地?

以名仁苏打水为例,其实该产品诞生之初并不属于“白酒伴侣”的阵营。作为明仁药业这家药企旗下的饮品品牌,名仁苏打水诞生于2006年,最初主打的是“健康之水,生命之源”“名仁苏打水,生命健康水”等概念,并没有与具体消费场景建立强关联,市场表现平平。

毕竟仅做一款“健康饮料”很难形成差异化,功效表述又过于抽象,消费者缺少被触发的时机,自然很难主动选择尝试。

该产品转折点出现在2014年。当时的一次调研发现,一些名仁苏打水经销商爱喝酒,搭配名仁苏打水饮酒,酒后不适感有所减轻。这一发现为名仁打开了全新思路,将苏打水嵌入到更具体、强需求的饮酒场景中。

到了2016年,场景营销领域出现了“怕上火,喝王老吉”这一经典案例,一瓶凉茶风靡大江南北。名仁团队受此启发,提出了“酒前酒后喝名仁”的产品定位,开始确立了白酒伴侣的身份。

白酒伴侣新风尚,苏打水登上酒桌

图片来源:名仁苏打水公众号

彼时正处于“酱酒热”初期,白酒热度水涨船高。酒桌是高频、强刚需的社交场景,同时痛点真实,人群又广。酒类营销专家肖竹青认为,“白酒伴侣”不只是产品定位,而是一种“场景截胡”。“与其在便利店冰柜里和 40 个 SKU 抢 3 秒注意力,不如直接钻进餐饮包房,成为白酒开瓶后的‘第 N+1 瓶’。”

作为一款差异化并不突出的水饮产品,名仁苏打水若想突围,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锚定场景”,将自己与白酒强绑定,成为饮酒场景的自然延伸。通过在喝酒前后的节点上占位,名仁既能降低消费者的理解成本,又能建立差异化认知。这种思路,也成了大部分白酒伴侣产品选择切入白酒赛道的初衷。

名仁围绕“场景教育”,在渠道方面持续进行场景化营销。公司专门成立了“场景部”,这也是快消品行业首家专门成立场景部的企业。通过“品鉴会 + 融合会 + 溯源行”的三级体验体系,同时挖掘烟酒店、宴席、送礼等更多消费场景,来强调自身“白酒伴侣”概念定位。

与名仁苏打水不同,威门石斛水在“白酒伴侣”的概念塑造上,更注重视觉与象征层面的关联。其瓶身采用与茅台极度相似的配色与瓶型,水体呈现淡黄色、澄澈质感,与酱香型白酒在视觉上实现强关联。

清蓝椰子水则打出了“清蓝椰子水,酒后更轻松”的旗帜,同时强调自身清香的口感特点;EMNANO低赫兹永活水则更进一步细分,强调了“高端白酒伴侣”的定位。

白酒伴侣新风尚,苏打水登上酒桌

图片来源:酒讯制图

说到底,水饮类白酒伴侣的核心,不在于“解酒”这一结果能否被即时验证,而在于通过各种方式让消费者相信,它的确能为喝酒这件事提供帮助。

03、场景化实验未完

目前来看,名仁苏打水的“搭子”生意,已取得了可量化的成绩,比单打独斗来得快得多。名仁苏打水从2017年年销售5亿瓶,到2023年翻倍至10亿瓶,再到2024年全产业链销售额达到40亿元,“白酒伴侣”已成为这一增长曲线的重要推手。

从行业的角度看,白酒伴侣品类的潜力也并不小。根据Future Market Insights 预测,2025年全球解酒产品市场规模将达到300亿美元,亚太地区占比超过40%;而据博研咨询数据,中国解酒产品市场将在2025年突破16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约18%。这意味着白酒伴侣这门生意,仍有一定的增量空间。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白酒伴侣”至今仍未成为一个成熟的品类。

在天猫平台搜索“白酒伴侣”这一关键词,相关商品极少,仅包括几款保健饮品、护肝片,名仁苏打水也并未与该关键词相关联。这一概念目前更像是一种市场话术,而非真正的产品品类,它只是“白酒+”策略中的一个变体,想要把它当作白酒、饮料等产品消费疲软背景下的解药,仍为时尚早。

在“白酒+”这一框架下,不同酒企早已有所尝试。洋河选择“白酒+足球”、泸州老窖“白酒+奶茶”“白酒+红枣”等,皆是在白酒主产品受限下,通过与新产品、场景跨界链接,寻找新的增长曲线。

而对饮料企业来说,“白酒伴侣”同样是一种场景化实验,“伴侣式”打法也并未限定于白酒。

名仁延续此前的场景化打法,在“白酒+”之后还推出了主打“啤酒+”场景的柠檬苏打产品,利用助消化、解油腻的主张,将柠檬苏打与啤酒、火锅和烤串等餐饮场景建立关联。据悉,该产品在多家火锅、烧烤、小龙虾头部门店的动销增长率分别达到3860%与12450%,说明该策略在特定渠道中仍具备一定的动销效力。

在水饮同质化严重、竞争白热化的背景下,“白酒伴侣”确实为饮料产品提供了一个相对清晰的场景锚点,也为白酒产业链释放出部分增量,但它并非长期解法。它的真正价值或许在于提示行业,对消费场景的精准再定义,或许与产品本身一样重要。

最终能否脱离对白酒场景的依赖,建立起稳定的用户心智,将决定这一细分赛道能否继续走下去。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