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集采药拼质量助力健康保护,反内卷推动创新前行

访客 2025-10-20 17:48:57 7437
媒体指出,药品集采应注重药品质量和药品采购的公平竞争,只有保证药品质量,才能真正保障人民的健康,反对内卷现象,鼓励创新,推动医药行业不断发展和进步,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第十一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即将开标,国家医保局明确此次集采将遵循“稳临床、保质量、防围标、反内卷”原则。新规则包括优化价差控制“锚点”的选择、不简单选用最低报价等,旨在解决仿制药领域的内卷问题。

过去7年里,国家已开展10批药品集采,成功采购435种药品。通过压缩中间环节,集采有效降低了药品虚高价格,改变了“带金销售”的行业生态,显著减轻了患者的用药负担。

然而,在以往的集采中,少数企业为了抢占市场,不惜报出过低价格,这种非理性竞争不仅扭曲了市场秩序,还埋下了质量和供应隐患。个别企业中标后甚至出现断供停产的情况,影响了患者的用药安全和稳定。如果企业认为集采只看低价,可能会抑制创新动力,尽管集采本身不涉及新药,但利润被压缩至极限时,研发新药的资金将无从谈起。

第十一批集采的新规则正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企业若报出超低价格,需提供成本测算数据,并承诺不低于成本报价,防止内卷和非理性报价。这些调整不是要抬高药价,而是在降低患者负担与保障药品质量之间找到平衡点。

国家组织药品集采不仅仅是简单的“团购”砍价,而是用公共购买力换取更公平、更高质量的健康服务。从患者角度看,人们希望降低用药负担,但更希望获得满意的疗效。集采规则的迭代是为了破解“看病贵”问题,达成“用药安”的目标,服务于医保改革守护人民健康的初心。

集采一头连着群众用药需求,另一头则连着医药产业发展。反内卷是推动医药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我国医药企业数量多、规模小,整体创新能力不足,许多企业依赖仿制药赚快钱。近年来,虽然药企研发投入有所增加,但主要集中在头部创新药企业,行业整体创新能力仍有待提升。反内卷规则通过淘汰低效产能、优化资源配置,将促使企业转向创新药研发、工艺升级和质量提升。

落实反内卷规则有助于提升药品集采的精细化管理水平。但在仿制药动辄十几家、几十家企业参与竞争的情况下,仅靠下游采购环节的优化措施难以实现理想的反内卷效果。确保集采药品质量优、供应稳还需更多精准努力及上下游部门的共同努力。

应强化全周期质量监管,中标后仍需动态抽检,对药品原料、生产工艺、临床疗效进行全链条监控。同时,可以考虑完善激励相容机制,如对产品质量优异的企业给予政策倾斜,让企业从“被动控成本”转向“主动提质量”。

更重要的是,要让健康优先的理念贯穿政策始终。在确定采购量时,不仅要考虑药品降价幅度,还要评估临床需求和患者依从性;在质量评价中,可引入临床等各类研究数据,让疗效说话。边实践、边探索、边完善,相信随着规则的不断健全,药品集采将在更好守护人民健康的同时,为相关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促进全体人民享有更高效、更安全、更可及的医药产品与服务。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