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煤炭股逆市表现强劲,供需再平衡驱动增长

访客 2025-10-23 17:20:48 5438
在当前市场环境下,煤炭股逆市走强,主要得益于供需再平衡的动力驱动,随着煤炭供应逐渐适应需求变化,煤炭行业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这一趋势对于投资者来说,提供了新的机遇与挑战,煤炭股的表现引人注目,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煤炭股逆市走强 供需再平衡驱动!当整个市场还在为科技股的涨跌心惊肉跳时,煤炭这个“老古董”板块悄悄爬上了涨幅榜首位。煤炭板块的走势背后,是一场地壳运动式的行业逻辑重构。尽管市场仍用老眼光看待煤炭,但其基本面已经发生了180度大转弯。

一季度全社会用电增速只有2.5%时,许多人已经给火电判了死刑。然而,二产用电贡献度降到了三分之一,三产和居民用电却异军突起。数据中心、充换电、人工智能算力这些新经济形态成了用电增长的新引擎。火电下滑幅度从一季度的-5%收窄到了-0.8%,全年甚至可能接近持平,完全颠覆了之前的悲观预期。城乡居民用电快速回暖,带动全社会用电增速回升,全年有望回到5%以上。

那些认为新能源会迅速取代火电的人可能需要重新评估。国泰海通证券指出,新能源“430、531”新政严控无序扩张,加上电网消纳压力,新能源发电增速反而要放缓。电煤需求拐点可能要推迟到2027年。国家能源局严查超产让煤炭月产量从4亿吨降到了3.8-3.9亿吨,这种主动收缩正在改变整个市场的供需平衡。中国煤炭运销协会明确提出要“整治内卷式竞争”,这意味着低价无序竞争的时代可能要结束了。产能储备制度的实施更是深谋远虑,这项制度设计让煤炭企业能在供需形势急剧变化时“向上弹性生产”。

1-2月我国累计进口煤炭7611.9万吨,同比仅增长2.1%,增速创2023年以来新低,意味着国内煤炭市场受进口煤的冲击将减小。华东持续高温和北方提前入冬的异常天气,让日耗煤量居高不下。沿海电厂存煤可用天数快速下降,已降至15天以下(正常水平约20天)。大秦线检修、进口煤价上涨加剧了供需错配。环渤海港口动力煤现货价格较上月上涨30元/吨至650元/吨,山西焦肥精煤综合价格单月涨幅达170元/吨至1290元/吨。目前港口煤价已突破730元/吨,短期看有望冲击750元/吨。

在市场一片浓云惨雾中,资金正在寻找避风港。10月17日,沪指回调近2%,两市接近4800只股票下跌,防御性板块却异军突起。中证煤炭指数当前市盈率约15倍,但其股息率高达4.84%,远超市场平均水平。在低利率和震荡市场环境下,这一无风险收益替代指标极具吸引力。中国神华、陕西煤业等龙头公司2024年分红比例分别高达76.5%和60%,对应股息率分别为6.2%和5.5%。这样的回报率在当下资产荒背景下,极具吸引力。这意味着筹码结构极其干净,一旦资金回流,上涨阻力极小。

当主流资金纷纷抛弃煤炭板块时,聪明资金已经开始悄悄布局。这种低持仓水平不仅意味着抛压小,也预示着一旦基本面好转,板块将具备强大的反弹动能。井下5G网络、无人采掘设备的普及,使吨煤成本下降约8%-15%。龙头企业正凭借“低负债+高现金”的财务结构构筑护城河,截至2025年一季度,龙头煤企平均资产负债率低于50%,经营性现金流普遍超过净利润的1.5倍。

未来我国煤炭调出的增量主要集中在山西、陕西、内蒙古和新疆地区,增量的80%来自这些西部地区。新疆地区预测煤炭资源储量2.19万亿吨,约占全国的40%。但新疆煤炭受限于运距太长、新铁路干道修建还需要一段时间,短期内扩大“疆煤外运”量有一定困难。这反而给山西、陕西等传统产区留下了窗口期。在消费端,传统煤炭消费地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这些地区依靠西部煤炭有效供应存在一定压力,需要从国外进口煤炭来缓解需求压力。而中、西部地区不仅是煤炭生产重地,也逐渐转为煤炭消费地,消费的主要方向是煤炭产业链下游的煤化工、煤电等。

这场煤炭板块的爆发看似突然,实则是一场供需再平衡、政策托底和资金避险需求共振的结果。煤炭作为能源“压舱石”的地位,在能源安全诉求下反而得到了加强。煤炭市场的“至暗时刻”或许正接近尾声。当供应收缩的“量变”积累到需求反弹的“质变”,市场终将重新发现那些兼具防御价值与成长潜力的龙头企业。但这并不意味着煤炭板块会一路高歌猛进。政策调控始终强调“保供”基调,价格中枢上行空间相对有限。煤炭板块的这轮上涨,正应了那句投资格言:行情总是在绝望中诞生,在犹豫中成长。市场的悲观预期已然见底,而基本面的改善才刚刚开始。煤炭股逆市走强 供需再平衡驱动!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