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香饽饽”到“烫手山芋”:美债正失去全球安全资产属性 大规模恐慌性抛售所致

近期美债市场波动引起广泛关注。一位北京地区的私募基金固收投资总监表示,上周已将所有美债基金赎回。本周10年期和30年期美债收益率分别上升至4.4%和4.86%,其中30年期国债收益率一度突破5%。由于国债没有信用风险但存在市场波动,期限越长的国债波动越大。例如,30年期国债的久期一般为20年左右,一周内收益率上行45BP意味着债券价格下跌9%。
本周美债收益率上行并非由经济基本面驱动,而是大规模恐慌性抛售所致。作为全球安全资产的美债曾经备受追捧,但近期却成为“烫手山芋”。深层次原因是美国最新的对等关税等贸易政策削弱了美元作为世界货币的重要性,叠加美债重组建议,动摇了美债作为全球安全资产的地位,全球投资者持有美国国债的意愿下降。此外,美元也走弱,本周美元指数呈下跌态势,一度跌破100。
债券市场通常用收益率表征债券的价值。债券收益率与债券价格成反比,受到宏观经济走势、CPI、货币政策、机构行为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近期美国公布的“对等关税”使市场认为美国经济衰退概率提升,按传统逻辑,国债收益率应下行。然而,实际情况是美债收益率大幅上行。美联储在3月货币政策会议中指出,美国经济面临通胀上升和增长放缓的风险,即滞胀。
美债收益率高波动上行背后的原因包括部分机构因流动性压力出售美债以及基差交易爆仓引发抛售。当国债收益率快速上行后,美债现货多头会爆仓,需要追补保证金,进一步卖出头寸,形成负反馈螺旋。
此外,抛售还可能来自美国之外的持债主体。美国个别官员提议对美债等资产的外国持有者征收费用,加剧了市场对美债安全性的担忧。过去,当股票市场大跌时,全球资金会涌入美国购入美国资产避险,但此次美债暴跌的同时美元指数也在走低,形成股汇债“三杀”的局面。
美元和美债的强势很大程度上源于美国的贸易逆差。近年来,美国国债快速增长,债务压力下,美国政府计划通过增加关税化解一部分债务,并提出债务重组计划。截至2024年末,海外投资者持有美国国债8.5万亿美元,占美国国债余额的24%,相比2019年末已下降6个百分点。全球最大对冲基金桥水基金创始人瑞·达利欧公开表示,最近发生的一系列事件让人们对美国的信任感和信心受到了严重打击。
展望后市,招商证券首席固收分析师张伟认为,由于息差交易的负反馈及通胀压力,美债收益率或仍有上行压力。但随着美国经济数据下滑,长端美债利率持续上行风险可控,预计以宽幅震荡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