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回应带娃专业不会被AI取代 照护需求凸显
近日,有高校回应关于带娃专业的未来发展趋势,指出尽管AI技术在不断进步,但专业的儿童照护需求仍然凸显,带娃专业不会被AI取代,该专业注重培养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儿童照护人员,以满足社会对儿童健康成长的需求,该专业将继续存在并发展。
进入9月,开学季到来。在这个新学年,普通高校有两个新开设的本科专业受到关注:婴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老年医学与健康。在人口增速放缓、老龄化加快的背景下,这两个新专业的学生将要学习哪些课程?未来能为婴幼儿和老年人的健康生活带来哪些助力?
新增的普通高校本科专业“婴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目前有山东女子学院和陕西学前师范学院两所高校开设,属于教育学类。山东女子学院教育学院婴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教研室主任姬彦红表示,这个专业将开设教育、管理等学科的理论课程,学习婴幼儿的生理、心理、营养、疾病预防、急救处置等内容。相比此前职业教育专科层次的类似专业“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更强调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以及研究问题、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姬彦红解释说,在调研中发现这方面的人才非常欠缺,比如托育机构里老师怎么管理,还包括对家长的指导,以及活动的设计和开发能力。例如,课程标准里有两门课,专科叫“婴幼儿游戏活动实施”,本科则叫“婴幼儿游戏活动设计与实施”。这意味着专科层次的学生有了活动方案后进行组织活动,知道怎么去做;而本科的学生还要知道为什么这么做,要评估做得行不行,如果不行怎么改进。
姬彦红还提到,作为新专业,在招生咨询中有考生家长提出:人口增速放缓,为什么还需要新开设婴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她回答,正因为如此,才更需要培养专业人才。一方面是要提供托位托管,另一方面也要提高家长的育儿能力。通过科学育儿指导,可以减缓年轻人在这方面的心理负担。
婴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被戏称为“带娃”专业。今年山东女子学院的该专业录取了40名学生,其中包括2名男生,分别来自山东和湖南。在省内外的录取分数比一段线高出50分到70多分。
另一个新专业“老年医学与健康”在南昌大学的录取分数也比一段线高六七十分,35名学生中大约七成是第一志愿录取,男女生比例1:4。这个新专业今年共有三所学校开设,另两所是昆明医科大学和宁夏医科大学。专业属于医学技术类,授予管理学学位。南昌大学教务处处长范杰平介绍,除了医学基础、健康管理、心理学、材料学等课程,还将体现交叉融合的特色,结合当前AI技术进展,还会开设一些智能养老方面的课程,如人工智能导论和穿戴式医疗装备。
近两年在关于专业和就业的讨论中,难免涉及“未来会不会被人工智能取代”这个问题。范杰平表示,对于老年医学与健康,以后肯定会有人工智能机器人和一些专门的辅助设备,但这个专业不是定位去做这些基础的护理工作,而是更偏重于医疗和管理方面,需要更高阶的能力,包括人文关怀,这些东西目前来说人工智能还办不到。
姬彦红也表示,婴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不会被人工智能取代。针对0~3岁孩子的养育理念叫“回应性照护”,要去识别其需求,满足其需求,机器人恐怕短期内达不到。0~3岁是启蒙教育阶段,孩子的大脑可塑性最强,所以这些老师就是孩子大脑的塑造师,一言一行对孩子影响非常大。
南昌大学和山东女子学院都表示,已经分别为这两个新专业组织了学科联盟,成员包括开设相关专业的院校和对口的行业机构,希望汇聚力量,给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和实践平台,为“一老一小”健康培养更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