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月嫂机构信息泄露事件揭秘,近四万母婴信息遭贩卖

访客 2025-09-09 17:13:56 736
近期,一家月嫂机构的两位文员被曝光出售近4万条母婴信息,揭示了信息贩卖链条的存在,这一事件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涉及个人信息泄露和隐私保护的问题,相关部门正在调查此事,以维护公众的利益和安全。

在前期整改的基础上,上海市静安区检察院进一步缩减了产妇个人信息采集范围,仅保留开展母婴服务所需的姓氏和电话。日前,检察官对一起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检察建议落实情况进行回访时,涉案R公司负责人详细介绍了整改成效,并展示了最新的信息采集表。

2024年6月,静安区检察院检察官依法询问涉案R公司负责人。这起案件源于邹某运营的摄影工作室。2020年7月,邹某因新生儿摄影业务拓展需求前往某中心医院寻找合作机会,结识了王某。王某所在的R公司承包了部分医院的月嫂服务业务,王某作为派驻在该医院的文员,负责登记母婴信息。邹某向王某提出购买在院产妇的相关信息,包括婴儿及其父母的姓名、联系电话等。起初王某有些犹豫,但最终还是同意了。

刘某是R公司的行政文员,掌握着公司在其他医院承包月嫂服务业务时登记的母婴信息。王某多次找到刘某,提出想要购买其手中的信息。一番犹豫后,刘某也加入了这场非法交易。邹某从王某处获取大量母婴信息,用于推销自己的新生儿摄影业务,王某从中赚取丰厚利润,并将部分利润分给刘某。

2023年6月,薛先生接到邹某所经营的摄影工作室推销电话,发现对方能准确说出自己孩子的年龄、出生医院、联系方式等信息。薛先生怀疑个人信息被泄露,遂向上海市公安局静安分局报案。公安机关顺藤摸瓜,将邹某、刘某抓获归案,王某在公安机关通知后自动投案。

鉴于王某、刘某非法出售公民个人信息的犯罪事实基本查清,2024年5月,公安机关以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将王某、刘某移送静安区检察院审查起诉。办案检察官发现王某、刘某非法出售公民个人信息的有效数据、获利金额等关键事实尚未查明。为确保定罪量刑准确,静安区检察院将该案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并制作了详细的补充侦查意见。

经补充侦查查明,2020年7月至2023年7月,王某单独或者利用刘某获取R公司在提供月嫂服务期间登记的母婴信息,将上述信息出售给邹某用于推销新生儿摄影业务,邹某向王某支付报酬31万余元,王某又将其中的16万余元转给刘某。刘某通过王某出售母婴信息3.8万余条,王某共出售母婴信息3.9万余条。

静安区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官徐衍表示,这类案件性质特殊,公民个人维权成本高、难度大,由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最为适当。2024年10月,静安区检察院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对王某、刘某提起公诉,并同步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请求判令王某、刘某支付公益损害赔偿金,并永久性删除非法获取的公民个人信息。

法院经审理,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判处被告人王某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并处罚金16万元;判处被告人刘某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并处罚金17万元;判处王某、刘某分别支付公益损害赔偿金15万元、16万元,永久性删除非法收集、存储的公民个人信息,并在国家级新闻媒体上公开赔礼道歉。

办案检察官认为王某、刘某等人的犯罪行为反映了R公司的管理存在漏洞。为找到症结点,办案检察官主动联系R公司负责人,深入了解R公司的业务流程、信息管理机制以及员工管理等内容,并听取公司意见和反馈,确保检察建议的针对性与可行性。结合调研情况,办案检察官发现R公司存在未依法制定个人信息处理方面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未定期对从业人员开展个人信息处理安全教育和培训、未定期进行风险评估等问题。

2024年11月,静安区检察院向R公司制发检察建议,从严格规范和合理确定个人信息处理的操作权限、加强技术监管、设置风险预警处置机制、完善员工个人信息安全教育制度等方面提出整改建议。收到检察建议后,R公司立即成立专门整改小组落实整改,不仅强化了技术监管,全面升级了个人信息管理系统,而且同步完善了客户信息使用流程,明确只有极少数高层管理人员具有信息查询权限。此外,R公司还建立了常态警示制度,将保护母婴信息作为入职培训、常规培训的重要内容。

徐衍表示,将持续加大打击力度,重点关注利用职务便利等手段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犯罪行为,同时联合网信、工信、市场监管等行政部门开展专项整治,针对医疗、快递、金融等重点领域加强监督管理,共同筑牢个人信息保护“防火墙”。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