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七月二十四满日,一满二净三团圆——素食日敬佛修心之道

访客 2025-09-15 14:29:17 4194
七月二十四日“满日”,这一天的重要习俗是牢记“一满二净三团圆”,在这一天,人们注重敬佛修心,遵循素食的原则,同时保持家庭环境的清洁整齐,这一传统体现了人们对和谐圆满的追求和对内心宁静的重视,在这一天,人们祈求家庭团圆、心灵净化,并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七月二十四“满日” 牢记:一满二净三团圆 敬佛修心素食日!秋意渐浓的时节,福建、闽南和海外侨乡的一些佛寺里弥漫着让人心安的香气。农历七月二十四是龙树菩萨圣诞的日子,寺门外,老人领着孩子,手里拎着莲花灯、果篮,边走边叮嘱:“明天可要吃三样素,嘴上也得留点口德。”

这一天的热闹并不像庙会般喧腾,更多的是一种静静的欢喜。有人在香案前合掌久立,也有人跪在菩萨像前低声许愿。街头巷尾飘出煎豆腐饼的香味,青菜在锅里咕嘟着,好像在应和寺里的木鱼声。

民间将七月二十四视为敬佛和修心的日子。吃三样洁净的素食,是从舌尖开始的敬意;避开两件不合时宜的事,则是从举止间种下的善因。

说起龙树菩萨,老僧常会微笑:“这是位佛陀早已授记的高僧,比喻成灯火,就是在佛法将息之际又点亮的一盏大灯。”龙树生于南印度的婆罗门世家,自小聪慧过人。据说他听一次就能记住经书、天文、地理、诗咏等内容。年轻时,他曾学得隐身术,闯入王宫追逐享乐,但三位好友因误入险境遭杀,令他幡然醒悟。他舍弃俗事,入佛门出家,在学习佛经的过程中,一度以为自己已尽览群书。但一次机缘,他被大龙菩萨带入龙宫,看见浩如烟海的大乘经典,三月只翻阅了题目,便知道佛法之深无有穷尽。那份自傲化作谦卑,也定下了他此后一生弘扬正法的心愿。

自此,龙树菩萨在南北印度间游历辩法,劝化无数人归于大乘之路,被推为“八宗共祖”。他的圣诞日留下了素食、戒杀、生善的传统,在民间流传至今。

民间的“三素”不是固定不变的三道菜,而是三种代表性的素食,寓意不同,组合随家境与习惯而异,但讲究一清、一香、一圆满。香菇面筋煲香菇入味深,面筋吸汁足,象征“入善法、满福缘”。做法是将香菇泡软切块,面筋掰小块,先炒香菇,再加入面筋和少许酱油、老抽,倒入清水炖二十分钟收汁,香味浓郁,下饭极好。清炒时蔬多选本地当季菜,如空心菜、油麦菜,象征“心境清亮”。做法是菜洗净沥水,锅热油少许,蒜末爆香,入菜快速翻炒,加盐调味即可,口感爽脆。莲子百合粥中莲子寓意和合与安宁,百合象征百事合心。做法是莲子提前泡软去心,与百合、粳米一同入锅,加足水,小火慢熬至软糯。熬粥时的香气会让家里弥漫一种安心的气息。

这样的“三素”,既能敬佛,也能让一家人在齿颊间感到平和。

老一辈说,“七月二十四,嘴要净、心要稳”。避的两件事是多年流传的家训。一是不说恶语,民间认为这天口中若带戾气,会扰了自心,也冲撞善日的清净。尤其是家中长辈,会提醒晚辈,即使有不满,也等过了这天再说。用一天的温和换一年的和顺。二是不动生杀,日子戒杀不宰鸡鸭鱼虾,是对一切生命的宽容。即便不信佛,也有人在这天改为买现成菜或素食外卖。曾有一位卖鱼的摊贩告诉我,每年的这天他会提前收摊,把鱼倒入河中,“是感恩,也是留口饭给自己来年吃。”

这些禁忌不是束缚,而是借着节日学会对自己说一句“缓一缓”。

当晚钟声响起,寺门半掩,香火摇曳。人们提着空果篮回家,三素的香味在夜色里还没散去。有人说,这天吃素过戒是奉佛求安;我更愿意相信,这是人们借着节日把自己从日常的沉重里提起来,换一口清净的空气。

善不是做给人看的,它是在你的饭碗里,在你的脚步里。一年三百六十五天,能有一天让自己慢下来,不起嗔、不动杀,也是一种福报。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