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遭解聘的地贫基因携带者发声,无症状携带者的职场困境
女子因携带地贫基因遭解聘事件引起社会关注,该女子发声表示,作为无症状基因携带者,她曾被认为是工作的“绊脚石”,此事揭示了社会对于遗传性疾病的误解和偏见,引发公众对于平等就业和基因歧视问题的思考,呼吁社会关注地贫基因携带者的权益,推动消除基因歧视,保障公平就业。
林芳(化名)通过笔试、面试以及三次体检合格后,于2024年8月入职福建厦门市海沧区一所幼儿园,成为一名在编教师。然而,这份工作仅持续了约10个月。2025年6月15日,她收到解聘通知书,理由是“隐瞒贫血病史”。林芳表示,这一切源于她的前夫举报她是无症状β型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者。
林芳自小身体与常人无异,家族中也无贫血病史。2023年她在生育双胞胎前进行筛查时,才发现自己是β型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者。医生告诉她,基因携带者不代表患病,因此她认为自己并未患贫血疾病,并且在无贫血的情况下生下了一对双胞胎。入职前,她在厦门市三次体检结果均显示合格,医院也证实其三次体检结果均不贫血。
然而,这份产前报告却成了她职业生涯的绊脚石。据多家媒体报道,林芳的前夫自2024年8月起开始对其进行匿名举报,后于2025年2月转为实名举报,核心证据正是那份产前基因报告。海沧区教育局据此认定,地中海贫血属于“血液系统疾病”,根据《福建省教师资格申请人员体检标准》,体检不合格。尽管医学专家明确表示“携带者不应简单归于病人”,体检医院也确认其体检合格,但海沧区教育局在复核后仍决定维持解聘处理。
林芳选择幼师是因为对这份工作的热爱。为了考上幼儿园编制,她在照顾双胞胎的间隙挤时间学习,最终顺利入编。然而,入职后的喜悦很快被持续的举报阴影所笼罩。2024年4月,她参加了厦门市海沧区教育局教师招聘,经过笔试、面试、体检,顺利入编。同年8月,教育局纪检部门通知她被人匿名举报。此后近一年,她一直被人举报。2025年2月,匿名举报改为实名举报,纪检部门按规定须立案调查。2025年5月,林芳所就职的幼儿园通知她,“被人举报患有地中海贫血、隐瞒病史”。6月15日,她被幼儿园解聘。
林芳表示,解聘的根源在于前夫的实名举报。前夫希望她当一个专职主妇,不愿意让她在外工作。得知真相后,林芳向法院起诉离婚,并争取到了一个女儿的抚养权。回忆过程中,林芳的声音透着疲惫与无奈。她表示最痛苦的不是被前夫背叛或离婚,而是来自单位的压力。她曾多次接到教育局电话,甚至在给学生讲课时被带走,相关部门时不时来调查她,让她感觉自己像是犯人。
9月25日上午,记者就林芳反映的核心问题向厦门市海沧区教育局求证,包括从报考到被解聘的完整过程中的决策依据,为何在三次体检均合格的情况下以“无症状的β地贫基因携带者”为由判定其“隐瞒病史影响体检结果”,以及解聘决定是否主要源于“难以承受其前夫持续实名举报的压力”。海沧区教育局一名工作人员表示已将问题记录并会向上级领导汇报,但截至发稿前未予回应。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高发地区已在政策上做出了更科学、人性化的调整。例如,《广西壮族自治区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体检通用标准(试行)》中明确规定:“地中海贫血(地贫基因携带者、静止型、轻型)且血红蛋白高于90g/L,不影响正常工作的,可给予合格。”这一规定与林芳的遭遇形成了鲜明对比,引发了关于“体检标准如何更精准反映实际工作能力、避免基因歧视”的更深层次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