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麻六记酸辣粉发霉道歉 代工问题待澄清

访客 2025-07-29 11:11:58 24567
麻六记酸辣粉因发霉问题引发消费者关注并道歉,同时代工问题也待进一步澄清,此事提醒企业需重视产品质量安全,加强生产流程监管,确保产品符合卫生标准,消费者应关注食品安全,对于出现的问题,企业应及时回应并采取措施解决。

极目新闻评论员 屈旌

近日,麻六记酸辣粉被曝发霉、遭会员制超市Costco(即“开市客”)所有门店下架引发较大关注。麻六记酸辣粉代工商四川白家阿宽食品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最先发布道歉声明。

麻六记酸辣粉发霉道歉 代工问题待澄清

麻六记酸辣粉发霉道歉 代工问题待澄清
消费者曝光买到发霉的麻六记酸辣粉(网络截图)

7月28日下午,麻六记也道歉了。麻六记通过官方微博发布声明称,麻六记确认问题的产品涉及两个生产批次,其已经启动召回程序,将全力推进退货及妥善的补偿方案。麻六记对此致以歉意。

麻六记酸辣粉发霉道歉 代工问题待澄清
微博发文截图

麻六记酸辣粉发霉的消息闹得沸沸扬扬,迟来的道歉声明虽在意料之中,却没能让消费者彻底安心,也难掩其品牌光环下的裂痕。作为一款累计销量高达1.7亿桶的网红速食,麻六记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并非源于产品本身,而是依附于创始人张兰与儿子汪小菲在社交媒体上不断制造的话题热度。

从汪小菲与大S的恩怨情仇带火品牌,到张兰在直播间里不断制造话题吸引流量,这个品牌的走红始终和舆论热度紧密相连,每一次网络争议都成了免费广告。消费者买下的或许不只是酸辣粉,更像是一份参与八卦的“情绪价值”。

消费者捧的是品牌,认的是口碑,再响亮的名气、再汹涌的流量,也抵不过“食品安全”这道底线的失守。当食品发霉时,品牌信誉也随之发霉,此时道歉和赔偿只是本就该有的基本操作,是企业必须主动承担的责任,躲是躲不掉的。

按照《食品安全法》规定,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经营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经营者要求支付价款十倍或者损失三倍的赔偿金;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一千元的,为一千元。据媒体报道,开市客一箱麻六记酸辣粉售价65.9元,每桶不到9元,赔付1000元看似不少,但有消费者反映,麻六记方面在赔偿的同时,要求其删除投诉内容。法律赋予消费者的权利不应被“和解协议”悄悄剥夺,“花钱消灾、捂嘴了事”的做法,不仅侵犯了消费者的正当维权权利,也暴露出企业只想息事宁人、不愿直面问题的态度。食品安全无小事,赔偿不是交易,更不该附带“封口费”。

此次风波更深层的问题,是麻六记一直回避的“代工疑云”。有媒体曝光,麻六记的速食业务几乎全靠代工,酸辣粉由阿宽食品代工,如今已不是秘密,牛肉辣酱、小旺肠、辣条锅巴等产品也分别由不同厂家代工。但张兰曾在直播中强调“料、配方、工人都我们自己的”,试图淡化“贴牌”色彩,塑造自产自控的高端形象,这番话当时还有不少粉丝信了。

可如今产品出问题,阿宽食品先道歉,麻六记却姗姗来迟,且对代工环节的监管责任只字不提。消费者不禁要问:既然是“自己的人”在生产,为何质量失控?麻六记到底在代工厂派驻了多少品控人员?生产流程如何监督?这些关键信息至今模糊不清。若缺乏严格的供应链管理体系,所谓的“自有配方”不过是空中楼阁。

说到底,麻六记这些年过于看重营销,从明星家事到直播造势,流量确实赚足了,但产品内功似乎没跟上。依赖代工本身不是错,很多品牌都这么做,但依赖代工不代表可以当“甩手掌柜”。如今面对危机选择沉默拖延,删帖私了,或许仍是其惯用的应对方式,但在实打实的食品安全问题面前,任何公关话术都显得苍白无力。消费者需要的不是危机后的补救,而是日常生产中的透明与负责。

麻六记现在最该做的,是放下对流量的执念,踏踏实实解决问题。一方面,必须彻查产品发霉的具体原因,是原料问题、生产环节疏漏还是储存运输出了岔子,把调查结果公之于众;另一方面,要说清对代工厂的监管流程,到底有没有派驻人员,品控标准是什么,出了问题该谁负责。如果张兰说的“自己人监管”是真的,那就该展示监管记录;如果监管不到位,那就该承认疏漏,给出改进方案。

消费者要的不是漂亮话,而是实实在在的安全感。代工不是原罪,但把代工当挡箭牌,出了问题就含糊其辞,才是真的伤了人心。麻六记既然靠品牌效应赚了市场,就该扛起品牌责任,把代工疑云说清楚,把品控漏洞补扎实。不然,再八卦再热闹的直播间,也留不住失去信任的消费者。

(来源:极目新闻)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