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5花的时代变迁,为何频繁遭遇洗牌?
关于“85花怎么总在被洗牌”的问题,摘要如下:,85花频繁成为娱乐圈洗牌的话题焦点,原因在于她们所处的环境竞争激烈,新人不断涌现,同时她们自身也在寻求突破和转型,随着市场变化和观众需求的转变,她们需要不断适应新的形势,通过作品、形象塑造等方面进行自我革新,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影响力,这一过程不断被外界关注,成为话题焦点。
辛芷蕾拿下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影后的那一刻起,一项项纪录在被重新书写——它不仅意味着今年华语电影在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主竞赛都有斩获,也意味着辛芷蕾成为了继张曼玉、巩俐、萧芳芳、叶德娴、咏梅之后的中国第六位欧洲三大电影节影后。
消息很快传到国内,一条热搜赫然涌上前排:“85花格局变了”。如此值得玩味的热搜不禁惹人促狭:怎么拿了奖的辛芷蕾突然成了85花的一员了?
在此之前,网络上林林总总关于85花盘点里,从来难觅辛芷蕾的踪影。而辛芷蕾除了年纪符合85花的标准,其它的职业发展路径等层面跟传统认知的85花可谓是完全不同。
这种归类背后,看似是一次又一次的话题词热炒,背后实则是观众对于85花分类概念的长期混淆。85花不是一个自然概念,而是一个产业概念。它不是简单地根据年龄划分一群女演员,而是提炼出同一时期沿着相似的职业发展轨迹的一群人,她们本身的处境与产业发展阶段休戚相关。
市场对于85花的讨论经久不衰是基于这批“流量OG”的每一次动作,带动的都是难以估量的名利场生意。不过这种广泛关注,往往聚焦在她们互相之间的比较、倾轧,这是陈旧粉圈思维的陋习,也是流量时代的潜规则,无论是哪种,都让雌竞叙事长久缠绕着她们。
一群85花
为什么会有85花的划分?这个陈旧的文娱圈历史疑案,很难追究其来源,如果溯源,与“四大花旦”存在一定的联系。
千禧之后,中国娱乐圈乘着经济的东风飞速发展,告别了过去计划经济时代的艺术家培养模式,更多是由市场选择来确定演员价值。在这一背景下,《南方都市报》综合市场表现与演艺成绩,评选出了“四大花旦”,被广泛认可。可以说,“四大花旦”是内地第一代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明星商业价值最大化开发的一批演员。
之后,《南方都市报》再次发起花旦评选活动,最终杨幂、刘诗诗、Angelababy、倪妮四人接棒。然而,不同于之前“四大花旦”的评定,将作品的商业价值和艺术水平视为标准,新一代的“花旦”们身处资本化、流量化的鼎盛期,商业数据被视为她们市场价值的根本所在。
正因如此,四个“花旦”的位置很快就不够坐了,赵丽颖、唐嫣,刘亦菲等女演员也加入其中,而这一批女演员普遍符合1985年出生的标准,后被网友与媒体统一简称为85花。
之后,这套标准被反复的模板化套用,90花、95花、00花等叫法也开始“依葫芦画瓢”地产生了。但是不难发现,之后女演员的群体性特征很难再被概括,只是单纯在年龄层上一致罢了。就像我们讨论中国电影导演成长路径的时候,第六代之后出现了明显的断层,已经没有公认的第七代、第八代导演之称了。自85花之后,女演员也再无市场细分标签,是最后的群体性演员类别划分。
她们的职业发展或许有高有低,但总殊途同归——凭借现象级流量爆款剧在市场站稳脚跟,之后试图朝向电影作品迈进,但被资本视为“流量棋子”久久无法在电影圈有一席之地,然后回身到了流量剧舒适区,进行资本层面的运作,掌握绝对话语权后,再适时地选择一些作品来实现品质超越。
可以说,85花的成长史同样也是中国流量时代的半部简史。2010年后,电视剧市场空前繁荣,资本大量涌入,大量女频IP被买下翻拍,《宫》《步步惊心》等作品的现象级的成功让市场吃到了甜头,在这种情况下,市场对于具有极高商业价值的女演员需求激增,与此同时,女性意识的崛起也在促成这种形势的扩大。
85花被资本裹挟开始频繁参与流量大女主剧,获得名气的不断加成,比如,杨幂在《宫》之后出演《古剑奇谭》《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赵丽颖在《花千骨》之后出演《青云志》《楚乔传》,这类作品的频繁出现,推动着“大女主剧”时代走向高潮。
而推动85花崛起的背后,脱离不了市场因素,某种程度上,她们的每一步与视频平台的崛起和资本化进程高度同步。网络播放量、社媒话题度、产品带货能力等数据,精密地划定了她们的商业价值,85花的市场价值在流量时代被率先验证,但同样也在被束缚。
不难发现,数据化指标让85花的核心价值从艺术性,转为了工具性,她们成为了资本抢占市场的资产,是项目招商、平台采购的金字招牌。这种影响力看似将她们推上了巅峰,但是却深刻地影响到了她们自身的演员发展,让演员的灵性被流量时代的浪潮洗涤得不见踪影。
“流量剧”对于演员的演技层面要求不高,权重更高的其实是演员的“颜值”。所以85花面临一些观众的表演苛责,这种情况在她们转型时,变得更加明显。比如,赵丽颖在《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里的台词功底,刘诗诗在《绣春刀》里的情绪演技等等,都曾引起观众的广泛讨论。
85花也深刻意识到自己身处流量时代的被动,不遗余力地想要化身为资本掌握话语权,于是,在十年之后,赵丽颖凭借《风吹半夏》,唐嫣凭借《繁花》,刘亦菲凭借《玫瑰的故事》,杨幂凭借《生万物》纷纷交出自己的转型代表作。
不过,从另一方面来说,这种讨论之中,不完全包含观众的“恨铁不成钢”,还存在流量时代下的粉圈怪谈的互相攻讦,以及娱乐至死时代的必然喧嚣。
85花的成名伴随着中国娱乐产业的巅峰期,流量市场快速运转,让她们成为一个成功运营的商业产品,其次才是演员。在产品的维度里,她们的个人形象、社交媒体、甚至婚恋生活都成为了运营的一部分,一举一动都会招致滔天的议论。
这种过度的运营显然导致了一种身份的异化,公众讨论的焦点往往围绕着她们的收视数据、商业价值、时尚资源、婚恋情况等等,脱离了她们的演技本身。相较于《西游记女儿国》唐僧与女儿国国王的感情,观众更关心赵丽颖跟冯绍峰的关系,相较于《锦绣未央》的抄袭事件,观众更关心唐嫣跟罗晋的感情。
被消费主义裹挟85花,承担的不仅是市场对于女演员的发展焦虑,还有产业乃至整个社会对于女性的苛刻标准。
“85花洗牌论”当休矣
每当85花有新作或出现在公共语境中,洗牌之声便不绝于耳。这看似是对演员成绩的评判,实际上是把一群女演员固定在同一张牌桌上,反复比较制造输赢感,是一种过时的雌竞叙事。
雌竞叙事惯性,很大程度承袭自“四旦双冰”时期。六个不同的女演员,在外貌、才华、红毯造型、国际奖项、婚恋等不同维度都要被反复拉出来对比,制造话题。媒体或公众谈论其中一人,就会多出五个参照系。
比如谈论李冰冰,常见的论调是她没有范冰冰美艳、得奖运不及周迅、才气不如徐静蕾、国际知名度逊色于章子怡。这种类比的精髓之处在于永远拿对方长板和被比较者做对比,比较维度随时在切换,但结论永远是这六个人必须彼此对比才能成立。
作为后来者,媒体和大众在85花身上沿用了这套标准飘忽的雌竞叙事。不久前《酱园弄·悬案》掀起的杨幂和赵丽颖在同部电影中番位、演技、角色人设的比较,与当年《画皮2》的化妆间撕番风波几乎如出一辙。十多年过去,叙事剧本几乎没有变化,只是主角换成了新一代女演员。
但不同于“四旦双冰”的纸媒时代,85花事业上升期与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普及亦步亦趋。比起前辈,她们被高频度地嵌入到碎片化的娱乐营销中,“洗牌论”也因此愈发泛化。
无论是新作官宣、剧集播出、话题争议,还是出演同题材作品、同框出席晚会、合拍杂志封面,外界总能从中读出新的对比与不睦,进而衍生出谁领先、谁掉队的新版本“洗牌叙事”。
作为一个坚固却充满撕裂感的整体标签,85花几乎被娱乐营销彻底征用,变成了雌竞叙事里最持久的案例。往前看,“四旦双冰”或主动隐身,或被动淡出,往后看,90花、95花人选众说纷纭,难以快速选中。上下断层,愈发让85花成为最明确、最便利的热点标的,被一次次拉出来做对比。
但四个人的排列组合洗牌终归有限,洗牌叙事也就显得疲软,于是它开始寻找新的迭代方式。这几年,围绕85花的洗牌论开始出现了“繁殖性”——刘亦菲、倪妮等发展路径与85花全然不同的演员,也被硬性归入这一范畴。
前者虽成名作也是剧集,但年代远早于85花兴起的流量剧时期,且后续一直主要以电影演员身份活动,直到2022年播出的《梦华录》才回归小屏幕;后者更是完全作为电影演员被发掘。被纳入这个叙事的女演员,就像一个班里新来的高颜值学霸转校生,立刻就能让沉闷的班级氛围,因新的八卦和成绩排名而热络无比。
辛芷蕾起到的也是类似的功用,在斩获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影后前,几乎没有任何标准会将她划归为85花,但得奖后,洗牌逻辑急于把她纳入牌局,用她的奖项来凸显其他人的差距。与她相似的,还有2021年获金鸡影后的张小斐。
换言之,不论是国内影后还是国际影后,只要出生年份在85年到90年之间,就逃不过被视作嘲弄85花业务不佳的工具命运,用来触发新一轮的洗牌叙事。
到如今,重点也早已不是85花,而是洗牌逻辑本身,它可以无限外延,而辛芷蕾只不过是它的叙事触手捕捉的新人物。
这也恰巧说明,所谓洗牌并不是中立的成绩评判,而是一种有选择性的叙事方式。
85花同代际男明星如胡歌、林更新、陈晓便极少被放进以年龄为划分的群体性竞争框架中,更年轻一代的男演员,除非出自同一男团或选秀节目,也不会被反复比较。他们是被洗牌逻辑豁免的一群人。相比之下,女演员却始终被成批打包,反复推上牌桌。
但如今这种古老的性别想象在崩塌,女演员自然也无需被困在无休止的85花排位赛里。当辛芷蕾这样的“新85花”被推上台前,反而从另一面印证了这一代女演员的韧劲和进取心。
就像宋佳拿到白玉兰最佳女主角后的获奖感言所说,女演员们站在这里,是因为她们有创作的能力,能够成就一部作品。与其沉迷于给女人排座次,不如承认她们各自的职业价值和多样性,这才是契合当下版本的叙事。
*:not([class*="icon"]):not([class*="fa"]):not([class*="logo"]):not([class*="mi"]):not([class*="code"]):not(i){font-family:PingFang SC,Arial,"Material Icons Extended",stonefont,iknow-qb_share_icons,review-iconfont,mui-act-font,fontAwesome,tm-detail-font,office365icons,MWF-MDL2,global-iconfont,"Bowtie" !important;}[class*="code"]{font-family: Consolas !import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