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苹果进化史,从iPhone 4到iPhone 17的历程回顾
苹果从iPhone 4到iPhone 17经历了不断创新和变革的过程,其间,苹果不断推出新功能和技术,如更高的处理器性能、更清晰的显示屏、更先进的摄像头、更好的电池续航等,同时外观设计也持续进化,在这个过程中,苹果不断满足消费者需求,成为智能手机行业的领导者。
尽管预热了多日,但这一季的苹果秋季发布会,并没有如主题 “Awe dropping”(前方超燃)一样超燃。
这于苹果而言,并不奇怪。近年来,市场对苹果的新品,早已失去了期待。
作为“忠实的果粉”,从iPhone 4用到iPhone16,对苹果的发布会,宁姐从期待到平淡,近几年来,她再也没有熬夜看过苹果的发布会。
这显然不是一位果粉的想法,于诸多果粉而言,苹果早已不是当年的苹果。市场对此亦有反应,加之发布会前大量新品细节提前泄露,发布会期间苹果股价下跌。
当然,亦有消费者对《听筒Tech(ID:tingtongtech)》表示,“相对比以前的‘无聊’、‘毫无新意’,苹果这次却拿出了诚意。”比如,扛住了涨价压力,为市场带来了“加量不加价”、最薄机型仍有亮点、取消实体卡槽等。
还有网友在社交平台表示,“年年‘挤牙膏’的苹果,这次‘把牙膏挤爆了’”、“都说这次秋季发布会会‘凉’,但熬夜党还是将发布热度带到了热搜第一”、“对比其他友商新品发布,苹果显然更有引领气质,‘姜还是老的辣’。”
不过,苹果的种种举措,仍没有给市场带来“超燃”氛围。发布会期间,苹果股价下跌了1.4%,至北京时间9月10日美股收盘,其股价仍下跌1.38%。诸多分析认为,股价下跌可能是投资者对新品缺乏颠覆性突破的担忧。
同时,分析指出,本次发布的新机虽然在设计等元素上有所精进,但整体仍延续近年迭代路径,并未出现如重大形态变革或革命性技术应用等足以刺激增长预期的高点。
这便意味着,不管是慢半拍的AI,还是其他生长极,苹果都亟需一场革命式的跃进。
“毕竟,市场可能对苹果的期待太高,亦厌倦了等待。”在宁姐看来,如今的苹果,仍需要“乔布斯式”的创新来重现“超燃”,“这可能不太现实,但我们仍充满期待。”
01 “有亮点”,但并不“超燃”的发布会
北京时间9月10日凌晨1点,苹果秋季发布会如期进行。
当库克迈着步伐出现在屏幕前时,在《听筒Tech》所在的多个社交平台交流群中,起初,热议并没有如期而来,市场也没有“超燃”。
每年,库克都会上来先提炼一个关键词,去年是苹果智能(Apple Intelligence),今年则是“设计”。“设计是苹果一切工作的核心”,在发布会开场演讲里,库克说道,“设计不仅仅是外观或感觉,也关乎产品如何运作。”
和市场之前预测的一样,在发布会上,库克一共推出了3款iPhone、3款Apple Watch和一款新耳机。
本以为,延续“单数微调,双数突破”的“不成文规定”,诸多消费者亦提前预知,这次发布的iPhone17标配和Pro版本,“基本是在上一代基础上的微调。”
不过,随着发布会的持续推进,市场看到了“不一样”的苹果。
比如,iPhone 17系列设计与性能的跃升。
作为本次发布会的绝对主角,全程看下来,最大的亮点是,发布会推出了史上最薄的苹果手机——iPhone Air,厚度只有5.6mm,相当于3枚叠在一起的一元硬币。
全新的iPhone 17 Air取代了以往的Plus机型,以其仅5.5毫米的厚度成为苹果史上最薄的iPhone,并采用钛金属机身,配备了6.6英寸屏幕、A19芯片,但后置为单摄像头,其电池容量也相对较小(约2800-2900mAh)。
而iPhone 17 和 iPhone 17 Air一样,标准款iPhone 17配备了6.27英寸屏幕、A19芯片、120Hz ProMotion高刷屏和后置双摄。
另外在两款高端机,iPhone 17 Pro &iPhone 17 Pro Max也在影像系统上迎来了升级。
诸如后置三颗摄像头均升级为4800万像素,包括一颗新的长焦镜头,支持8K视频录制以及前后摄像头同时录制。
此外,两款高端机也搭载了性能更强的A19 Pro芯片、苹果自研Wi-Fi 7芯片,并采用了铝合金与玻璃拼接的背壳设计。
市场对iPhone 17 Air表示了认可。据媒体报道,Forrester副总裁兼首席分析师Dipanjan Chatterjee表示,更轻薄的iPhone可能会刺激换机需求。
Chatterjee还说,“一段时间以来,苹果在机身设计上的更新都只是温和的渐进式改动。Air的创新外观很可能吸引大量iPhone 14、15甚至16用户升级。”
分析师还认为,这款更纤薄的iPhone可能是未来可折叠机型的过渡产品,并将成为升级版Siri的硬件平台。
再比如,苹果做到了“加量不加价”。
实际上,年初以来,苹果一度被传要涨价,但这次iPhone 17标准版“加量不加价”,起售价不变的同时换上了更大的内存和高刷屏幕。
苹果中国官网也显示,iPhone 17国行起售价5999元人民币,iPhone Air起售价7999元,iPhone 17 Pro售价8999元。
图:iPhone 17系列售价,来源:苹果中国官方网站 《听筒Tech》截图
至于对网友普遍关注的外形设计方面,iPhone此次外形升级,除了在颜色上下功夫,也在背面镜头处做了处理。
能看到的是,除了标准版外,iPhone Air和iPhone 17 Pro等,都将镜头的凸起延伸成了长条状,不再是备受诟病的“哪里有镜头凸哪里”的突兀设计。
除此之外,本次发布会还宣告,苹果抛弃了实体SIM卡槽,iPhone Air全球统一搭载eSIM。
除了iPhone Air之外,在支持eSIM地区上市的iPhone 17系列机型也有变动,不同于以往是封堵卡槽结构,这次苹果直接取消卡槽,将空间腾给电池。比如iPhone 17 Pro系列实体SIM版续航达39小时,而eSIM版本能再高出2小时。
不过,另据一些分析表示,“该项功能由于审核制度,可能无缘中国。”
还有一些小亮点,诸如AirPods Pro 3配有实时翻译和心率监测功能,这意味着苹果耳机不再仅仅是耳机,开始向“智能硬件”转型;而Apple Watch方面,也加入了一个“高血压通知”功能。
02 AI缺席,苹果继续画饼?
不过,遗憾的是,苹果的Apple Intelligence(AI)依然缺席,市场最为期待的折叠屏iPhone当然也没有出现,此前的预测是要等到明年才会发布。
而本次发布会,关于AI,苹果只用零星数语带过,中国版AI更是没有提及。
据媒体报道,虽然有人将AI依然缺席其归咎于国内严格的审查制度,但在其他市场,AI进展同样严重不及预期。
比如,在去年发布iPhone 16系列时,苹果曾发出过一支“更加智能的Siri”宣传片。而今年4月,美国国家广告部门经审查,认定该片存在虚假宣传,苹果随后也下架了这支广告,并表示“相关功能将在6月份苹果开发者大会上发布”。
但截至目前,苹果“增强版Siri”依然没有面世。
在一些分析看来,“这或许也很好解释了,为什么在iPhone 17系列上,苹果不再挤牙膏,反而全力出击。”另据虎嗅报道,“因苹果的AI功能完全无法兑现,这家公司必须得‘做点什么’去稳住用户。”
更多的讨论认为,苹果17系列的跃进,也应证了苹果的“大小年”一说。
此前,iPhone 4、iPhone 6、iPhone X、iPhone 12 Pro 的发布之年都是“大年”,“大年”间隔不超过3年。
但自从去年AI发布失败,苹果已经度过4个“小年”,今年AI仍无法面世,再拿不出点像样的东西,苹果本身也有些“为难”。
尤其是,在国内市场,苹果面临的挑战要更加严峻。
实际上,在发布会前,Prime Capital Financial的投资组合经理Clayton Allison便表示,“如果苹果在AI方面依然步履迟缓,我会为这只股票感到担忧。”
因此,Clayton Allison表示,“很难建议在发布会前建仓或增仓,尤其是在这波涨势之后,因为我们预计这次不会有令人特别兴奋、激发购买欲的功能推出。”
而市场对苹果的AI期待,可以说是非常迫切的。
一方面,最近几年,手机的创新空间越来越小,基本上都只是围绕续航、影像、屏幕、生态等继续加码。
折叠屏、AI却是为数不多的创新。以折叠屏为例,满足小巧便携的同时,还能将手机变成Pad,甚至PC,打通生态。
2019年,三星与华为先后发布了各自首款大规模量产且影响力较大的折叠手机。截至目前,三星占据超35%的折叠屏市场份额,华为不甘落后,小米、OPPO、vivo等也加入战场。
不过,相关分析亦指出,折叠屏手机成为近年行业内增速最快的机型,苹果来得虽晚,但部分折叠屏手机也面临用户的使用质疑,苹果如若性能提升,仍有很大机遇。
另一方面,从苹果公司的内部数据上来看,苹果仍需要革命式的创新来实现正向增长。
公开资料显示,2024年第四季度,苹果的出货量下降18.2%,国内市场份额从20.2%萎缩到17.1%。而到了2025年二季度,苹果在618大促期间,祭出了近年最大降价幅度,但出货量仍下降1.3%,市场份额进一步下滑至13.9%。
实际上,于国内用户来说,AI的上线时间一拖再拖,苹果甚至无法给出具体时间表;而折叠屏机型也仍是问号,尽管iPhone 17已经算是苹果过去几年最有诚意的一次产品更新,其成效恐怕还是要打上一个折扣。
03 亟需下一个“惊喜”
实际上,不管是果粉,还是整个市场,仍期待一个“全新的苹果”。
“我怀念乔布斯,怀念乔布斯时代的苹果产品。”于宁姐而言,苹果的高光时刻,停留在乔布斯时代,因为那是一个引领设计和技术潮流的时代。
而同样想法的,并不只有宁姐一个人。
当然,毋庸置疑的是,于整个手机行业而言,苹果是最具代表性的品牌,没有之一。过去多年,苹果以其技术和设计的创新,曾给智能手机行业带来颠覆性的变革。
2007年,当时任苹果公司CEO的史蒂夫·乔布斯向全世界展示初代iPhone时,手机行业由此开启“苹果时代”。从此,人类智能手机打开新篇章,实现了审美和手机远非通讯功能的集体跨越。第一款iPhone的发布,也彻底重新定义了“智能手机”。
这款手机,在2007年被《时代》杂志评为年度发明,永远改变了这个行业。它也成为Apple最成功的产品,在全球销售超过610万台。
公开的报道称,2023年,在一场在线拍卖中,一台第一代iPhone以超过6.3万美元(约合人民币43万元)的价格售出,是最初售价的100多倍。
此后,每一代iPhone产品的发布,都引发市场轰动,这在中国市场表现得尤为热烈。
尤其是iPhone 4的发布,堪称iPhone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在市场看来,iPhone 4重新定义了iPhone。而作为乔布斯的最后作品,在不少果粉眼里,iPhone 4S的设计至今无法超越。
iPhone4与iPhone 4S的时代,也为后来的iPhone产品奠定了坚实的领先优势。2011年,iPhone的增长率达到历史巅峰,同比增长几乎在100%以上。
时至今日,宁姐依然记得国内果粉购买iPhone的“疯狂”,“为买iPhone卖肾、借贷,甚至种种铤而走险,在iPhone高光时刻,都是见怪不怪的事。”
在宁姐看来,苹果在过去很多年,如同失去了灵魂,“此后的每一代产品,创新都不能让人耳目一新。”
宁姐类似想法的苹果用户不在少数。第三方调研亦显示,2024年,iPhone用户换机周期延长至4.1年(2016年为2.8年)。
和宁姐一样,诸多果粉对苹果的狂热同样早已不再。不少“果粉”吐槽,如今的iPhone产品,已经毫无“调性”。尤其在近两年,苹果更是在创新上表现得有心无力,这也让苹果的市场份额不断下滑。
在智能手机市场,虽然苹果仍然高居全球出货量的榜首,但其增长明显乏力。数据显示,2024年iPhone全球出货量为2.26亿部,同比下降1.4%,但安卓手机凭借折叠屏、卫星通信等功能,抢占高端份额,且保持了高速增长。
即便是为了“救市”,苹果罕见地多次降价,但由于价格策略不如国产厂商更灵活,取得的效果甚微。
图:北京朝阳区华贸中心苹果门店,来源:《听筒Tech》拍摄
毫无疑问,于“果粉”和市场而言,他们仍期待苹果能带来属于自己独特的创新,并回到曾经的高光时刻。
但下一个“惊喜”在哪?这于智能手机巨头而言,尤其在行业竞争成红海的当下,已经不是一个可以简单回答的问题。
实际上,为了自我突围,苹果在最近几年,一直四处奔走。无论是,这个科技巨头公司内部进行组织构架的调整和战略方向的转移,亦或在外部国际关系上,库克不断奔赴曾经业绩傲人的大华市场,都说明苹果“守业”并拓展版图的决心。
但“下一个十年”,苹果仍需解决AI设备端、生态的平衡挑战,强调隐私与实时性共存;同时,在健康、汽车与空间计算方面打造新的增长极;在解决供应链、政策与用户疲劳的多种禁锢中,找到下一个增长的力量。
某种程度上,从2007年乔布斯掏出初代iPhone时说“这一天我期待了两年半”,到2025年库克掌舵的科技综合驱动型巨头,苹果的18年本质是一场技术普惠与商业利益的永恒博弈。
实际上,苹果用iOS生态和A系列芯片构建了护城河,却也因封闭性错失折叠屏等创新;通过SE、Air系列曾下沉市场,却与核心粉丝一度疏离;曾押注AI与健康重塑,但收效甚微,也面临大公司病,尤其是“组织管理”、“效益协同”的拷问。
苹果的下一个十年,答案或许藏在其历史轨迹中,唯有重回“颠覆性创新”之本,方能解“增长焦虑”之困。
诚然,苹果17系列的“诚意”,也给了市场一针稳心剂,但若止步于迭代,恐难逃路径依赖,若敢于再造一个“iPhone时刻”,则仍可重回高光。
(文中宁姐为化名)